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关注!10万吨投运!

钟欣    2022-07-25 09:31:54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能言善道工作室

在江苏徐州6万吨颗粒硅项目成功投产的基础上,协鑫科技(03800.HK)四川乐山10万吨级颗粒硅项目首条生产线正式投运。这标志着协鑫科技“黑科技”产品颗粒硅由“6.0时代”成功升级“10.0时代”。

7月22日,协鑫科技在旗下子公司乐山协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山协鑫”)颗粒硅出料现场,举行10万吨GCL-FBR颗粒硅项目首条装置生产线投产仪式,协鑫集团董事长、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朱共山, 协鑫科技董事局副主席、联席首席执行官朱战军,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以及战略合作单位领导出席投产仪式。

7月21日晚间,协鑫科技发布公告,乐山协鑫当日已产出符合单晶用料需求的高品质颗粒硅产品。

公告称,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设计产能10万吨,是全球首个完全采用“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思路、全新建设运行的颗粒硅十万吨级单体项目,该项目顺利投产代表颗粒硅产能正式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将有力推动全球能源碳中和目标实现。

值得关注的是,乐山基地10万吨颗粒硅项目是协鑫科技在西部建设的首个颗粒硅基地,也是协鑫绿色生态智慧工厂。该项目的成功运转,标志着协鑫科技GCL-FBR颗粒硅产能模块化复制能力已完全达到10万吨级,为公司未来迈向更高能级模块化复制赛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已进入稳定运行的良好状态,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工艺技术、成本控制等各项参数均达到甚至优于预定目标值。项目达产后,将有力缓解市场对GCL-FBR颗粒硅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彰显GCL-FBR颗粒硅的科技硬核优势,夯实在光伏原材料市场的领跑地位。

“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成功投运,将成为重塑世界光伏产业原材料产业格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坐标。” 一位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下一步,随着协鑫科技包头、呼和浩特等基地新增数十万吨颗粒硅产能的陆续投产,“一硅难求”的供需矛盾将得到极大缓解,颗粒硅在低本高效与优异碳足迹上的‘双碳’外溢效应和多重核心优势将裂变式井喷。

该分析师进一步称:“作为3060‘碳’路先锋,一个由协鑫颗粒硅领跑的时代已然来临。”

协鑫科技乐山10万吨颗粒硅基地的成功投产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在全球能源紧缺、化石能源带来超高碳排放的大背景下,低本高效、低碳足迹的协鑫颗粒硅已成为中国制造影响世界的划时代硅能源关键产品。

作为国家专利,GCL-FBR颗粒硅技术是协鑫科技超10年潜心研发的“黑科技”,相较于公司传统工艺制备的棒状硅,GCL-FBR颗粒硅在成本、碳排放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1年10月,在取得中国权威机构首张颗粒硅碳足迹认证证书后,协鑫科技获得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全球首份颗粒硅碳足迹认证证书,证明其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公司此前所保持的57.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全球最低纪录

据悉,相较于传统工艺制备的棒状硅,每生产1万吨颗粒硅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9万吨。根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推论,1公顷树冠面积每年可消耗205吨二氧化碳,即每生产1万吨颗粒硅相当于每年多植树190万棵。

按2022年协鑫科技颗粒硅产能26万吨计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11.4万吨,相当于多植树4940万棵,待协鑫科技目前规划颗粒硅产能60万吨全部投产后,则相当于每年多植树1.14亿棵。

业内普遍认为,协鑫科技GCL-FBR颗粒硅作为下一代硅基新材料,以其低本高效与优异碳足迹等多重核心优势,将重塑光伏产业创新与科技格局,对未来光伏行业发展和清洁能源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欧洲议会已经通过欧盟碳关税方案,低碳产品将会带来更高的产品溢价,未来低碳足迹的协鑫颗粒硅将为中国光伏产品走向全球提供强力支撑。”上述分析师表示。

从2006年协鑫科技进入光伏领域,独创GCL改良西门子法,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迅速成长为世界级多晶硅龙头企业。到如今GCL-FBR颗粒硅技术10万吨级规模化量产,16年来,协鑫始终致力于推动光伏技术升级换代,深度参与全球能源变革,为中国乃至世界光伏发电从平价走向低价时代、从高碳走向低碳排放做出了“协鑫榜样”。

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能源时代,我们从海外进口化石能源,但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协鑫将锚定新一代‘硅能源’颗粒硅,为世界贡献源源不断的‘绿色石油’。未来,协鑫将与全行业携手,共同为中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香港让中学生“沉浸式”了解国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