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松阳斗米岙村:一场艺术与古老乡村的完美邂逅

窦皓 唐晓丽    2022-07-22 09:24:2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城西路二十号工作室

破旧木屋改造成的艺术陈列馆里,漆色剥落的桌椅和“沟壑纵横”的长条凳,如“吊威亚”一般凌空陈列在屋子中央,坑洼不平带着裂纹的泥土墙上,展示着海报和各式照片,镂空的竹管里泛起微微星光……游客们似乎并不感到疑惑,反倒点了点头——原来古村落也可以被艺术点亮。

有“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之称的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传统村落星罗棋布,不下百个。位于县城18公里外的叶村乡斗米岙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并不引人注目。

“岙”在字典里的解释为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的山间平地。恰如其名,海拔500多米的斗米岙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进村之路崎岖蜿蜒,着实要费一番功夫。村子座落于东坞水库的源头,村前村后溪水潺潺,一派山清水秀。作为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黄墙黛瓦的老房子与山间翠竹为伴,竹海连绵中,充溢着浓浓绿意。

与美景相伴的,是厚重的历史。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子明末清初便已存在,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颇有意味的是,村子整体建筑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阴阳五行布局。漫步在村中静谧的山间小径,微风习习,偶有鸟鸣在耳畔响起。

“安静有的时候也就没了生气,我喜欢热闹。”一位村民这样说。曾经,年轻人选择离开这块边缘角落之地,向外闯荡。如今,热闹起来的村子正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来者。

山还是那些山,树还是那些树,老屋依旧在,变化的是不断注入的艺术气息。每走几步,路边上、屋檐下、草堆旁,村中原本随意垒着挂着的破锅、木板、碎片等老物件,在世界各地艺术家的手里精巧陈列,不经意间变成一道独特的景致。

 

图为村中的艺术陈列

 

村中的古墙上,白字书写的“斗米岙艺术村”格外醒目。家家户户,那斑驳的蓝色门牌之外,常常能看到新挂上去的黑色铭牌。黄嘉彦工作室、康靖工作室、郑江工作室……仅仅一个不起眼的斗米岙村16-1号,就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宝藏。

2018年,松阳开始实施“百名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计划”,引进绘画、雕塑、设计师、规划师、文创产业等方面艺术家入驻,推进老屋活化利用。在这种艺术创作、研学进修、旅游接待等相辅相成的“老屋+工作室”模式下,艺术激活了乡村。

 

图为俯瞰斗米岙村

 

2019年,吸引了18位艺术家入驻的“斗米岙国际艺术村”,成功举办第一届“斗米岙当代艺术展”。来自中国、美国、希腊、日本等国家的46位国内外艺术家的300多件作品,让偏远的“山旮旯”成为天然艺术展厅,也让沉寂多时的斗米岙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人。村民也加入到艺术的创作和艺术节的筹备运作中,成为活动的创作者、组织者和接待者。那早已闻名的“斗米岙国际艺术展”,便是以村民的院宅、村子的公共生活空间为展示场馆,在当地村民的协作下共同完成。村民们的参与,也让自己对家乡的认同感更深了一层。

名气有了,游客多了,村子自然也就活了。一步一景,构思精巧的斗米岙村,古宅古巷之外,是油画、雕塑,是前卫的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炊烟泛起,现代顶尖艺术中满是温暖的烟火气。乡音回荡,喧嚣中是农人与游客的欢声笑语。

艺术家的入驻,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更吸纳了优秀的团队和资源投入到村庄的文化产业当中,带动了当地文创业态的发展,进一步彰显乡村价值。

 

图为村中的小道

 

不仅仅是斗米岙村。目前,松阳县已整理推出了142幢老屋、63幢民房,正式签约了60位艺术家,打造了后畲、南岱等一批艺术村落,让盆景渐成风景。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美丽乡村建设的松阳实践背后,是不断拓宽的共富之路。“放眼全国,这样不为人知的乡村还有很多,挖掘乡村的优良文化基因,一切大有可为。”村支书丁火贵说,如今不仅仅是艺术家开始回望农村,返乡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在与艺术的结合中,乡村振兴正变为现实。

 

图为斗米岙艺术村的标识
 

静悄悄的村庄人流日益回归,原本不起眼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报网端微。古老山间小村升腾起的艺术气息里,是百姓不断增加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当然了,这么一说起来,我们的艺术细胞也提升了呢。”一位村民这样回答。老屋里,挂着的明信片上,还写着一句:艺术实践对于乡村生活的意义不只是吸引游客,更是地方生活重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老歌重唱、老剧翻拍……互联网为何迷上了怀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