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一段时间以来,从发放求职补贴到优先推荐就业,从提供见习机会到安排公益岗位,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积极行动、全力以赴,为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重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困难高校毕业生身上多承载着帮助家庭稳定增收的希望。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既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现实需要,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必然要求。
客观地说,与一般毕业生相比,困难高校毕业生往往面临更为特殊的就业难题。比如,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普遍面临偿还助学贷款的压力,难以负担求职过程中产生的交通、食宿成本;受成长环境影响,人际交往、沟通表达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导致自信心不足;缺乏社会资源支持,求职视野不够开阔,职业选择面较窄等等。相关各方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目前,各地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陆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支持举措。多个地方还主动向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提供临时住所和路费补贴,有效解决了求职的后顾之忧。针对岗位资源不足、就业选择有限等问题,重庆要求为困难高校毕业生优先提供岗位信息、优先推荐就业;广西举办面向困难高校毕业生的专场双选会;河北设置公益性岗位,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兜底安置……一系列政策红包,致力于解决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痛点、难点,为的就是让学生们都能实实在在受益。
从高校角度看,一方面要全面摸排困难高校毕业生的情况,落实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另一方面要将职业辅导关口前移,帮助困难高校毕业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从招聘平台角度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信息优势,通过集合智能匹配系统、线上直聊直播设施与行业研究力量,分享更多求职经验,让毕业生“看全国机会,面全国岗位”。事实证明,就业服务越全面、越细致,越有助于提高困难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当然,除了有效的外部支持,毕业生自身也要奋发努力,保持进取姿态和乐观心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少困难高校毕业生来自偏远山区,熟悉农村情况,有基层工作优势,择业时不妨打开思路,将目光投向辽阔的西部、广袤的乡村。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以专业所学回报桑梓,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职业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各方凝心聚力,多出实招,多重实效,就能更好为包括困难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就业重点群体纾困解难,帮助他们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