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召开

张静旖    2022-07-13 15:09:4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近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大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构建美好网络生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题,共同探讨青少年网络使用、网络保护、网络素养、网络教育等内容,集智聚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青少年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全球互联网与青少年保护发展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趋势,传播思想、分享案例、搭建平台、共建联盟,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上网下同心圆,为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在大会致辞中表示,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尤其是科技创新教育,显得尤为迫切。教育部关工委愿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致力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促进青少年数字能力全面提升,让网络素养为广大青少年插上“创新之翼”,在生机勃勃的互联网中放飞梦想、实现梦想。

在主旨发言环节,全国十三届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明表示,青少年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群体,要教育引导好青少年网络行为,塑造青少年积极健康的网络价值观,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技能。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网络原生态,创新迎未来”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网络的草根性、互动性、虚拟性、想象力,满足了青少年对独特性、先锋性、开放性和自在性的追求;要完善网络治理、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引导科技向上向善,鼓励青少年做网络的主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与青少年上网心理这一主题阐述了当下青少年信息意识素养的内涵,并号召广大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张侃提出,引领网络文化和新技术对青少年的正向影响,切实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让青少年能够安全、有效地参与互联网生态建设,需要联合政府、家庭、社会等多重社会力量。  

大会发布了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宣言、《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2)》与《互联网平台青少年保护与发展报告(2022)》。

《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2)》表明当代青少年在网络道德水平方面表现良好,而在网络印象管理能力方面则亟待提高。报告基于“赋权”“赋能”“赋义”理念提出了青少年网络素养个人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从青少年个人能力、家庭网络素养教育、构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生态系统等多方面,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提出改进方案。2022年《互联网平台青少年保护与发展报告》表明在各方合力下,2021-2022年游戏、社交、直播与音视频四类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进展,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开幕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周敏主持 “赋能青少年:数字文明与青少年发展保护”主题研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宋英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中国电子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晋、北京史家小学副校长汪忱等专家学者从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等多角度共同探讨如何做好青少年网络素质养成工作、共筑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共同体等多元议题。与会专家表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力量应携手打造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为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保驾护航。

据了解,大会围绕“互联网空间治理与青少年保护发展”“网络新生态与互联网新世代”“互联网科技创新与青少年数字能力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与家庭教育”等主题召开了多个平行论坛。青少年网络素养信息周展示活动将于大会期间举办,内容包括青少年互联网科技创新作品展演、“E首届与我们”青少年互联网圆桌会、网络素养公开课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阳性康复者求职难,能否从科学和法律寻求破解之道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