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

——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①

刘云喜    2022-07-12 10:34:07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增量增幅均创新高,再加上留学回国人员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青年就业总量压力较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颇为繁重。

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打造网络面试间,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指导各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匹配供需、专业高效优势,为就业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相关部门、高校和用人单位当增进协同配合,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加强校企长期合作,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助力毕业生就业。图为该校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楼实训室内,教师在指导毕业生(右)调整工业机器人的位置。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精准施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政府部门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为增强企业动力,相关部门拿出真金白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税费减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为拓展就业空间,有的省份大力开发高校公共服务岗位,鼓励国有企业今年拿出30%的岗位定向招聘本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多想办法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持续挖掘政策性岗位潜力,新的就业机会就能不断涌现。

精细摸排,做实高校就业指导。作为人才培养单位,高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好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实际需要。中国农业大学大力推进“国家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普及和应用,为每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精准提供5个以上岗位需求信息;中央民族大学构建一对一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在摸清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就业服务方案……高校的实践证明,更加细致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高质量就业。

精心对接,加强校企长期合作。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今年以来,各地高校主动到民企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接下来,要继续推动民企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学融通,努力将短期校企招聘转化为人才供需长效机制。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到民企实习实训,在技术创新前沿、产业发展阵地中提升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力才能持续增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和广大用人单位协同发力、综合施策,把就业工作做细做实,定能护航高校毕业生求职之路,让更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直击上海高考首日:忘证?拥堵?他们紧急保驾护航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