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科技赋能艺术材料行业 助力文化产业升级

臧林熙    2022-07-11 09:39:32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近年来,用科技赋能文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艺术不可或缺的材料,艺术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受到各方关注。艺术材料行业正积极展开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新文化业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

位于望京花家地的北京国际画材中心,有着目前形式最集中的画材行业。北京国际画材中心位于毗邻国际798艺术区,望京CBD等前沿文化艺术和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地,对于打造一流艺术人文创新交流生活空间,有着良好的培育土壤。在数10年时间里,北京国际画材中心见证了美术行业的发展,形成辐射北京乃至全国的地标式艺术材料聚集地。

以艺术创作教学为中心形成的国际画材中心具有发展优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表示,自中央美术学院校园搬到花家地南街后,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科设计种类丰富,学生对于艺术材料的需求上升,促进周边的艺术材料店按照师生需求增加采购渠道。孙景波认为,将中央美术学院看作是一个打开的折叠扇扇柄中心,向东向北辐射的二三十公里内,有艺术材料需求的人群大概十四、五万左右。“依托中央美术学院这样庞大的需求群,对于北京国际画材中心是发展优势。”

“很明显感受到行业需求扩大,购买艺术材料的艺术爱好者群体分布更为广泛。”北京国际画材中心二层一家艺术材料运营商韩坤说,刚做艺术材料经营这行时,爱好者群体比较单一,随着各种画廊周、展览等艺术活动在北京广泛开展,艺术逐渐走向大众化,如今艺术爱好者数量越来越多,来购买艺术材料的群体涵盖了各个年龄阶段。

除了行业规模在扩大,艺术材料产品也在迭代升级。王丽娜所经营的画材店已营业20多年,“艺术材料行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反哺,我们在给顾客提供新产品的同时,也会把顾客的需求反馈给工厂,推动工厂对产品的升级。”

此外,艺术材料受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伟表示,近年来,中国美术馆每天接待的人群逐渐广泛,一部分是对美术感兴趣且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群体,另外一部分人是培养孩子艺术兴趣的家长,家长往往先来美术馆学习、观赏,了解后会再带孩子走进美术馆。第三部分群体是老年退休人员,将艺术创作当作是退休生活的爱好。“现在的参与艺术相关活动的人群数量比2000年以前增加十倍不止,如今美育工作的推进取得很大成果。”

日益多元的品牌、更加细分的行业、不断扩大的受众群体,助推艺术材料日益走向大众、融入生活。

当下,纵观目前国内艺术材料行业,仍然存在经营企业较为分散、缺乏突出龙头标杆企业或综合型品牌的问题,运营商质量鱼龙混杂,阻碍着行业整体发展。艺术材料行业也面临着如何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

作为美育开展的配套基础行业,艺术材料经营行业搭建集聚型平台,形成集中分布、统一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平台“1+1>2”的效能,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在此基础上,艺术材料行业需要领头人和集聚型平台把资源集中起来,打通产业发展全链条。在谈及艺术材料行业未来发展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王成良表示,国外有一些产业运行方式值得借鉴。“国外设计行业大多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出了新材料以后会很快实现商业化,形成市场与研发相反哺的关系。生产、销售和运营打包式链条延伸,一方面可以快速实现资金回流,保证研发工作的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市场消费者如专业艺术家的使用反馈可以加速新材料的优化升级。”

在艺术材料转型升级方面,北京国际画材中心也展开了探索。首先要在专业范围内发展,在专业领域内形成产品市场。其次打开艺术产品在更广泛的文化区域内市场,然后进一步让艺术产品走进商场、社区,走进千家万户。在一步步突破专业圈层壁垒的过程中,实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要由点带面、由专业群体带动艺术爱好者,由小众走向大众,层层递进、逐步推广。”北京国际画材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谈及艺术材料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时,业内人士指出,应该从打破圈层壁垒和借助技术赋能两方面进行突破,带动引领新文化业态的形成。

“大众对于艺术材料的了解不够,甚至对其存在一定误区。”北京国际画材中心负责人表示,艺术材料不仅止于刻板印象的“画材”,艺术也不仅止于绘画。北京国际画材中心以品牌现代艺术材料、科技艺术耗材、传统工艺美术材料三大品类为基础,深耕于艺术材料背后的文化传播,服务于数十个艺术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学科,可以成为艺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在行业拓展的同时,借助科技创新,全面丰富线上线下的空间体验,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创新和材料有关。”王成良表示,材料是记录、造物、转译的思想延伸媒介,新材料为艺术创作提供新视野、新思路。但是艺术新材料并非单指优化配方生产新色号,发现新材料更多指的是打破学科壁垒,建构完整的跨学科知识系统和算法进行挖掘和探索。

随着北京驶入国际城市发展快车道,加强首都作为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标杆统领功能,也成为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打造北京文化名片地过程中,打造创新文化空间,完善文化教育,是实现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国际画材中心作为艺术材料领域的参与角色,探索文化升级、空间升级、交互升级。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文化升级方面,要深入挖掘艺术材料的文化,并推广普及。在空间升级方面,国际艺术家将参与整体线下实体和线上平台的改造升级,在空间体验上,提升建筑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品质和审美标准,打造朝阳又一高品质、艺术性的人文生活空间。在交互升级方面,要全面丰富线上线下的空间体验,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增强现实、大数据等技术,集成综合媒体空间装置艺术形式,实现产品陈列展示和互动交流,增强趣味性,提升人们的感官互动体验和参与感。

通过文化、空间、交互三位一体的升级,通过艺术交流与教育空间的延展、美学生活创新空间的营造、城市艺术材料特色文化地标的打造、品牌文化的地域推广,能够拓展家庭的生活空间、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世界,助力首都文化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直击上海高考首日:忘证?拥堵?他们紧急保驾护航
下一篇: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