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成都“气质”提升,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

宋豪新    2022-07-08 22:57:34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我叫袁浩,在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永安镇镇政府宣传干事的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2016年退休。

过去,我经常背着相机走村入户,拍的主要是乡村农业题材,乡亲们叫我“田坎摄影家”。

近些年,我发现家门口的锦江水慢慢变清了,成都的蓝天也越来越多。天晴的时候,往城市西边一抬眼,就能看到皑皑雪山。

成都这座两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能够在市区遥望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在全世界也是独一份呢。

退休后闲不下来,拍蓝天、拍碧水,成了我最开心的事情。

成都西邻横断山脉,位于四川盆地内部。最近的西岭雪山,离成都市中心直线距离仅约82.9公里。

然而,由于盆地雨雾多,再加上高速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以前污染物在盆地上空聚积,灰蒙蒙的天比较多。虽然与雪山比邻,但在成都想和雪山打个照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近年来,成都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生态惠民“一号工程”,齐抓共管、协同共治。

空气质量优良天的数量,眼看着不断攀升:从2016年的214天,增加到去年的299天;PM2.5年均浓度不断下降,从2016年的63微克/立方米,降低到去年的39.8微克/立方米。

社会各界一微克一微克“抠”污染物浓度,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成都蓝”。

2020年底,成都市气象局启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气象景观监测预报系统建设。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去年10月,成都首次发布“观雪山预报”。

从此,我去拍雪山再也不用“碰运气”,只要提前看好“雪山预报”就行。相机储存卡腾空,电充足,天不亮就出门,一拍就是一整天。

在成都,像我这样的“追峰人”不下百人。除了“追峰”,我还爱“逐水”。

我在锦江边住了几十年,这条成都的“母亲河”,曾长期受到污水的污染。到了夏天,气味难闻,蚊蝇孽生,天气再热,沿江住户轻易都不敢打开窗户。

为了恢复一江碧水,成都坚持“厂、站、网”一体建设,“建、治、管”结合,确保污水不入锦江。

通过系统治理,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流域内20条黑臭水体全部清零,锦江双流段入选了全国 10 条“最美家乡河”。

沿着锦江,成都市建了23个重要节点公园及11条滨水慢行街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的绝美诗句,描绘了唐代在成都城中远眺雪山的盛景。如今,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一景观再现蓉城。

新时代里,我这个“追峰人”,能在成都遥望美丽雪山,用手里的镜头,不断记录这绿水青山映照下的“家乡蓝”,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直击上海高考首日:忘证?拥堵?他们紧急保驾护航
下一篇: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