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已经生成,或将于本周末登陆华南沿海,成为今年登陆我国的第一个台风。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已启动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地区有强风雨天气
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台风“暹芭”(热带风暴级)的中心,30日下午5点钟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兴岛)东偏南方向约320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七级风圈半径150—180公里。预计,“暹芭”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并将于7月2日下午到3日凌晨在海南岛东部到广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强热带风暴级,10—11级,25—30米/秒)。
受其影响,30日20时至7月1日20时,南海大部、广东沿海、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沿海、西沙和中沙群岛附近海域将有6—8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风力可达9—10级,阵风11—12级。广东中南部、广西东南部、海南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广东南部沿海、海南岛中东部的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
预计7月2日至3日,“暹芭”将在海南岛东部至广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强度为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级。
受台风“暹芭”影响,7月1日至4日,华南、云南、贵州中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可能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同时还会给南海大部、北部湾、中沙群岛及西沙群岛附近海面,以及琼州海峡、广东沿海、海南岛沿海等地带来大风天气。
“暹芭”是个“土台风”,预报难度大
截至6月30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3个台风,比常年同期(4个)偏少1个。
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钱奇峰分析,今年第2号台风于4月中旬在海上消亡后,随后两个月多月时间里西太平洋和南海没有台风生成,原因是受2021年9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持续影响,今年5月至6月下旬前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偏暖,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持续偏强,副高控制下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洋面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而南半球冷空气势力偏弱,副高南侧低层盛行偏东气流,不利于季风槽的形成。以上因素让台风难以生成。
钱奇峰介绍,生成于南海地区的本土台风一般称为“土台风”。“土台风”一般结构不对称,导致其影响下的风雨分布不对称,路径多变,预报难度大,同时容易与季风云系结合,带来长时间降雨。
“暹芭”是一个典型的“土台风”,结构不对称、移动缓慢、影响时间长。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显示,6月30日台风“暹芭”整体结构呈不对称型,强对流活动主要位于其环流中心的西南侧,而北侧对流发展较弱;低层方面,“暹芭”在西南季风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而高层方面,在南亚高压东南侧气流引导下,向西南方向移动,因此它的垂直风切变比较大,高低层互相博弈,导致其移动缓慢,路径复杂多变,预报不确定较大。
根据预报,“暹芭”登陆后可能会出现回旋少动的现象,将给华南地区带来长时间的风雨影响。
另外,菲律宾以东洋面还有低压发展,有可能与“暹芭”形成双台风效应。气象部门将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滚动发布台风预报预警信息。
广东广西等地需防范台风暴雨可能引发的灾害
由于华南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龙舟水”,降雨集中、过程频繁、暴雨日数多且极端性强,目前两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倍以上。预计受台风影响,华南将出现强风雨天气,部分地区与前期降水显著偏多地区叠加,致灾风险高。
钱奇峰建议,加强防范台风暴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灾害及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还需加强城市群洪涝灾害的防御。
钱奇峰还提醒,做好海上安全管理工作。华南沿海各地需提前做好涉海、涉岛及可能受影响的旅游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大风对海陆交通运输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南海相关海域航行的船舶注意及时避开台风影响区域,海上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
气象专家提醒,相关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气象预报预警,减少外出,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危房人员及时转移。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