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高考志愿填报也提上日程。如何科学精准地填报志愿,如何理性全面地规划升学之路,是继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面临的又一“大考”。
面对一些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服务需求,一些机构逐风而来,从私人一对一辅导到炒作大数据填报,从虚假宣传所谓“内部消息”到号称能够精准定位院校……五花八门、各色各样的服务内容,让不少人感到眼花缭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扰乱视听。因此,对一些机构存在服务不规范、经营不合规、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必须严加防范,维护广大考生合法权益。
志愿填报是“技术活”,专业的咨询、规范的服务,能够给考生和家长提供有益参考。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机构往往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作噱头,一些所谓“志愿填报专家”也缺乏专业训练和从业资质,其咨询水准、参考价值良莠不齐,一旦盲从盲听盲信,很可能会贻误时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加强和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中的违法行为,为考生自主合理填报志愿保驾护航。
广大考生和家长有报考指导的现实需求,相关部门应该提供科学而权威的公共服务。日前,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各校要按照考生自主填报、考试机构和学校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加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比如,加强招生政策宣传解读,开展政策培训、提供填报材料、组织直播咨询、发布风险预警;又如,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培训,让考生熟知填报流程和办法;再如,对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加强从业规范与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和质量,坚决打击不法行为。公共服务丰富,政策解读到位,信息公开充分,填报流程清晰,广大考生和家长才有可能做好功课,进而作出理性判断和选择。
应该看到,高考志愿填报是基于成绩高低的当下选择,更是基于未来成长的长远规划。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在迈入高中校园后,从选科、选考到升学、发展,已经成为环环相扣的培养过程。填报高考志愿,是这一链条中的一环,要知己,综合考虑个人成绩、兴趣、特长;也要知彼,了解专业、院校、趋势。这是一项应该做在前面的工作,需要增强规划意识,广大考生和家长有必要提前思考学业方向和专业取向,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也应尽早加强学业规划教育,帮助同学们打好主动仗,在考试选拔中锚定科学选择。
有人说,高考志愿填报是一次自我的私人订制。的确,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抉择。不过也要看到,人生路漫漫,一次选择决定不了未来,以平常心待之,在心之所向与发展趋势、促进小我与成就大我之间作出无悔于青春的选择,就能够在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我们祝愿每位学子都能金榜题名、得心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