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6日,是第三十五个国际禁毒日。近日,国家禁毒委发布了《2021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同比下降17.5%,新发现吸毒人员同比下降 21.7%,毒品滥用规模和涉毒犯罪案件连续多年下降,全国毒情整体向好态势继续得到巩固拓展。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厉行禁毒是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和主张。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清源断流”“集群打零”“净边”“寄递渠道禁毒百日攻坚”等专项攻坚行动,我国有力打击了各类毒品违法犯罪,境外毒品输入数量和国内制毒产量“双减”,国内毒品供应量和流通量“双降”,毒品走私贩运和制毒物品流失问题得到遏制,全社会形成了识毒防毒拒毒的浓厚氛围。同时,由于全球毒品产量居高不下,毒品网上交易更加活跃,毒品滥用人数出现上升趋势,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毒情形势出现新情况新变化。
从全球情况看,境外毒品仍是主要毒源。据统计,2021年我国缴获冰毒15吨,其中有13.4吨来自“金三角”地区,占缴获总量的89.3%。对此,一方面要持续开展“净边”行动,借助云南边境物理拦阻设施和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强边境管控和陆海空邮多渠道查缉,堵截境外毒品内流;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禁毒国际执法合作,实施境外清源,通过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防止境外毒品渗透,从而进一步遏制毒品犯罪高发势头。
据各地开展城市污水中毒品成分监测结果显示,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3类主流毒品消费量普遍大幅下降。受国内毒品供应量和流通量“双降”影响,部分吸毒人员减量降频,寻求麻精药品和非列管物质进行替代。一些人滥用毒品替代物质后,出现狂躁症状甚至诱发精神障碍或心血管疾病,存在引发肇事肇祸风险。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追查,或将毒品伪装成电子烟、跳跳糖、欢乐水、减肥药等常见物品,让人难以辨别,或利用“互联网+寄递”等非接触方式运输毒品。如何严防传统和新型毒品研发制造、走私贩运,确保不会形成毒品滥用规模,对相关职能部门而言是不小的考验。
一位从事多年禁毒工作的警察感慨:“哪怕只是一粒毒品,只要有人吸食,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毁灭的开始;再简单的案件,只要涉及毒品,都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很多沾染毒品的瘾君子,往往是从不经意、不重视开始,之后便坠入无法自拔的深渊。因此,要从根本上遏制涉毒案件滋生、防止个人和家庭发生悲剧,必须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多以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更多人深刻了解毒品危害,自觉抵制毒品诱惑。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推进禁毒科技创新,利用智能化手段,依托国家禁毒大数据处理平台,完善全国禁毒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和研判机制,将大数据分析预警应用于实战,有效提升毒情监测评估、精准打击和精准管控能力。一手抓宣传防范教育,一手抓禁毒治理科技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涉毒犯罪发生。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牢牢把握住市域、县域毒品治理这两个关键环节,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深化禁毒国际合作,定能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禁毒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