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热,日头越来越猛,防晒也渐渐成了人们出门前的必备功课。走在夏日街头,堪称一场“防晒装备大赏”:防晒伞、遮阳帽、墨镜、冰袖、防晒衫、长度到脚踝的防晒外套……不同部位严防死守,不给紫外线一丝可乘之机。
防晒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需求。随着对紫外线的了解更加深入,人们发现过度日晒不仅容易导致变黑,还会加速皮肤光老化、色斑等,还可能造成光敏性皮炎等与日晒相关的疾病。再加上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防晒科普”“防晒对比”,不断强化着人们的防晒意识。现如今,防晒在实用价值之外,被注入了更多审美的追求,已然和美白、抗衰老等画上了等号,在年轻群体特别是年轻女性中拥趸无数,孕育着一个广阔的市场。
相比防晒霜每隔几小时就要补涂和卸妆的麻烦,穿戴型的物理防晒在今年更为流行。所谓的物理防晒,是指区别于通过化学成分来实现防晒效果的防晒霜,而是借助物理材质来遮挡紫外线的用品,如太阳伞、防晒衫等。一些商家瞅准机会,推出各种噱头的防晒装备。一件防晒衫,从基础的防晒功能,到追求面料清凉透气、款式时尚,再到主打冰感降温,甚至号称添加玻尿酸,可以给皮肤补水保湿……在商家的宣传文案中,一些“黑科技”令人眼花缭乱,充满了吸引力。
打开购物平台,这些标榜着“黑科技”的防晒衫无一例外,动辄大几百,甚至高达千元。消费者付费购买,是冲着美丽和健康去的。但是这些防晒衫,真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吗?此前,宁波市质检院纺织品纤维检验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曾对市面上不同价位的防晒衫和日常穿着的普通衣物进行了防晒试验。结果显示,普通衣物也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甚至同颜色下,100%棉的普通衣物防紫外线性能比专业防晒衣更好。实际上,这些防晒衣所用材质,依然是寻常的涤纶、氨纶、锦纶等。有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的“黑科技”,不过是不同的面料配比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已。
不难发现,在这走俏的防晒潮流之外,健康的初衷已经出现了背离,刻意营造的容貌焦虑浮出水面。要白还不够,还要穿着好看,还要保湿补水,不仅暴露在外的皮肤要用防晒衣包裹起来,甚至头发和眼睛都要用帽子、墨镜加以保护。在一篇篇“软文”的作用下,消费者一边对紫外线视如洪水猛兽,另一边心甘情愿为商家打开钱包,为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和噱头买单。
在容貌焦虑的裹挟下,人们甚至忽略了,紫外线是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重要因素,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前不久,杭州一位30岁的女士就因为长期见不到太阳、过度防晒、缺乏运动被诊断患了严重的骨质疏松。这无疑是对紫外线焦虑人群的一次警醒:防晒虽好,过犹不及,切莫用自己的健康为商家的营销买单。
这正是:
适度防晒可以,
过度焦虑不必。
适当晒晒太阳,
身心满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