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清洁美丽 和谐共生”主题活动举行

寇江泽    2022-06-23 16:15:18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清洁美丽 和谐共生”主题活动近日在京举行。活动旨在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言献策,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

我国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日益彰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涵。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环境记协主席、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谢国明表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谁也不能坐享其成,“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和动员更多的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日益彰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与各成员国、各行业、非政府组织建立起伙伴关系。中国积极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形成许多良好实践和案例,在国际、国内均获得高度肯定。”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说,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世界“绿色行动”中的坚实部分,为世界树立了“绿色标杆”。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实现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与会专家纷纷给出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建议,要全面推进绿色供应链,发挥绿色供应链在资源增效减碳方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好能源结构的根本性问题,“同时要讲好中国故事,在国内、国际两方面做好舆论宣传。”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认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任务,突出强化能源、工业等领域的低碳转型工作,同时要构建完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标准、政策和制度体系,统筹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刚刚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作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同治理作出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要各司其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说。

公众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蔚蓝地图数据库建设以及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应用,我们与政府、企业和环保组织共同见证了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减污降碳的稳步推进,以及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共进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共进、合力攻坚。

与会企业代表表示,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清友说:“目前公司同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一起,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着力提高企业发展后劲。”

中国水环境集团副总裁张璐晶表示,集团历时十余年研究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世界领先,将污水作为宝贵的资源、城镇稳定的第二水源,进行科学的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污水治理的创新之路。

在这一活动中,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供应链专委会发布了由京东物流、施耐德电气等共同编写的《物流园区碳中和指南》,给出了物流园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及解决方案。

中国环境记协还宣布了新一批地球卫士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和成员单位,包括贺克斌、杜少中、马爱民等10名特聘专家和1家成员单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延安深情——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展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