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致谢刷屏:那些追逐着光的人,自己也成为了光

曹怡晴    2022-06-23 14:52:35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又到毕业季,感动和感恩同在,欢笑与泪水齐飞。这几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也是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苏正民的毕业论文致谢引来不少目光。“何其有幸……这一路虽坎坷崎岖,我却遇到了无数好老师、好同学、好朋友,感谢你们,让我暗淡的人生充满了光亮和希望。”在致谢部分,苏正民用6000多字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并对65位帮助过他的好心人一一感谢。

这份致谢,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大凉山中,苏正民的求学之路可谓坎坷,“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能到达学校是家常便饭”。幸运的是,总有一些平凡而又充满力量的普通人,他们用点滴微光汇集成灿烂星河,为这个山区学子托举起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向上人生。

小学时,让苏正民刻骨铭心的是那群年轻的支教老师。在大凉山的偏远山村,“一个艰苦到连当地老师都无法留下的地方”,这些来自大城市的支教老师坚守下来,照亮了苏正民“那条狭窄崎岖的小路”。中学时,当苏正民原以为“能够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时候,父亲离世的噩耗打碎了这个梦想”。此时,被称为“凉山孩子们的张妈妈”的记者张俊兰,如一束光照进了苏正民的人生。在二十多年的岁月里,她帮助了几万名凉山贫寒学子重返校园。

6000多字的论文致谢,是一粒种子长成大树的故事,也是无数贫寒学子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缩影;65个被感谢的名字,是一簇簇闪耀于梦想之路上的灯火,更是无数掌灯者默默付出的见证。近年来,相似的故事一直在发生。“回首望过去,可怜无数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甘肃籍博士赵安在博士学位论文致谢中的一句话让网友“泪眼婆娑,戳到了灵魂”;“四周的大山阻隔我的视线,高海拔的阳光让我的皮肤变得黝黑,但书本中的知识让我的眼睛变得明亮”,同样来自大凉山的南京大学毕业生陈时鑫,一路从山区学子成长为香港中文大学全奖博士的励志故事,被网友称为“现实版《送东阳马生序》”……透过这些令人动容的文字,人们感佩于贫寒学子在困顿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勃勃生机,忻悦于从放羊娃到优秀毕业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圆满成长,也因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取得切实成效、每寸土地都孕育崭新希望而颇感欣慰与鼓舞。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致谢的结尾,苏正民写下了自己的理想:“阿苏唯有继续努力学习、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扎根最基层,永远做这片黄土地上最忠诚的儿子,默默耕耘一生以求回报党和国家、社会好心人士以及你们对我和家人多年来无私的关心与帮助。”爱的回报,让爱本身变得更加珍贵。正如苏正民的大学老师所评价的那样,“社会点燃了他的梦,他又发出了照亮别人的光。”2019年,苏正民发起了凉山阿依(儿童)助学计划,号召同学们“一天节约一块钱、一个月少喝两杯奶茶”,去帮助凉山的困难学生。临近毕业,苏正民选择报名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回到家乡大凉山支教,践行母亲“别人给我们一碗饭,我们要回馈一袋米”的朴素嘱托。

教育改变未来。在苏正民之前,大凉山中就不乏“爱的接力者”,将教书育人的重任一代代接续传递;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当地办学条件,补足硬件设施短板。当苏正民“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的心愿为更多人所知后,他那向阳而生的力量也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同样来自大凉山的李想渴望“在自己跑起来后,能回头帮助别人”,于去年加入苏正民志愿服务队,前往凉山支教;某位与苏正民经历过相似磨难的凉山彝族学子被那句“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将自己的心也锁在层层叠叠的峦嶂中”所触动,在毕业之际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还有众多来自其他地区的“苏正民”们在网络上写下留言,讲述一路走来的成长故事,感恩自己如无数个“阿苏”们一样,在奔赴梦想的不懈奋斗中走出了大山,也将用实际行动去回报那曾经哺育过自己的绵延群山,帮助更多孩子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那些追逐着光的人,自己也成为了光。他们传递着心中的火把,将光和热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照亮更多的人。

这正是:

穷且益坚,寸心如丹。

逐光相续,以爱扬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过生命的江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