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多地降雨量破纪录!今年南方强降雨为何多

李红梅    2022-06-20 09:56:27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6月19日起,南方主雨带东段北抬至长江中下游地区,22日后,雨带将北跳至黄淮、江淮附近,华南、江南等地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强降雨天气终于将减弱,迎来少雨高温天气。

今年南方的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一个多月来始终稳定在华南、江南一带,有的地区30天里有28天在下雨。5月以来,华南、江南等地已出现10次降水过程。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5月1日至6月15日,福建、广东、广西3省份区域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福建广东广西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目前,中央气象台暴雨黄色预警仍在生效中,强降雨预计持续至21日。新一轮降雨落区与前期高度重叠,中小河流发生洪水的风险较高。

中央气象台流域水文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徐辉分析,受强降雨影响,过去几天,珠江流域北部出现了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局地出现2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华南、江南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珠江流域11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西江、北江、韩江发生编号洪水。由于目前华南正处于“龙舟水”关键期,江河底水水位较高,新一轮的暴雨、大暴雨导致西江、北江出现流域性洪水的风险加大。

今年华南、江南的持续强降雨究竟有多强?雨量有多大?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显示,5月以来,华南、江南等地已连续出现10次降水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多省份雨量达历史同期前列、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等特点。

5月1日至6月15日,华南大部、西南大部、华东南部及湖南南部等地降雨量普遍偏多2成至1倍,福建、广东、广西3省份的区域平均降雨量达621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一些城市累计降水量比历史同期显著偏多。如5月1日至6月14日,福建省福州市累计降水量达到427毫米,比常年同期降水(210毫米)偏多1倍以上,近30天中有28天都在下雨,远超常年同期17.3天的降水日数;广东省广州市在近30天中度过了26个雨日,超过常年同期的19天,累计降水量达到425毫米,较常年同期328毫米明显偏多。

受强降雨影响,自华南前汛期开始以来,3月24日至6月14日,珠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660.5毫米,较常年同期(511.5毫米)偏多29.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

多股“力量”持续抗衡导致雨带长时间滞留

什么原因导致南方长时间的强降雨?据气象部门分析,南海夏季风再加上东北冷涡、副热带高压等多股“力量”持续抗衡,让主雨带稳定停留在华南、江南一带。

今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3候爆发,南海夏季风与印度季风从海上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了充沛水汽。此时,随着中高纬大气环流的调整,环流经向度增大,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南下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今年的东北冷涡比较活跃,截至6月14日,已出现14个东北冷涡。冷暖空气激烈交锋,再加上夏季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持续偏东偏南,导致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华南、江南一带。

南海季风是指中国南海区域盛行风向随着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从多年平均情况看,亚洲夏季风最早于5月上旬在孟加拉湾附近爆发,5月中旬在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爆发。南海夏季风爆发以后,我国将全面进入主汛期阶段。

南海夏季风与副热带高压一起影响我国主雨带区域,给华南带来一场又一场降雨,这时期正值端午期间,降雨也被叫做“龙舟水”。随后副热带高压北抬,南海夏季风也带着雨带北移,江淮梅雨上场,进入梅雨期。到了7月底至8月初,华北、东北地区接棒,进入“七下八上”的多雨季。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下旬,东北冷涡活动将有所减弱,届时副热带高压将西伸北抬,受其影响,我国主雨带也会北抬。

雨带将北移,江淮地区真正“入梅”

最近,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高温晴热,雨下得并不是很多,很多人觉得没有感受到梅雨季湿漉漉的感觉。

实际上,5月29日,我国江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入梅,今年的梅雨季正式拉开帷幕,各梅雨区域根据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相继宣布入梅。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江南地区入梅时间较常年(6月9日)偏早11天,截至6月13日,江南地区累计雨日14天,累计梅雨量230.7毫米,较常年(395毫米)偏少42%。长江中下游梅雨较常年(6月14日)偏早16天,截至6月13日,长江中下游累计雨日9天,累计梅雨量108.2毫米,较常年(318毫米)偏少66%。江淮地区5月以来降水量也持续偏少,未达到入梅标准,江淮梅雨季尚未开启。事实上其常年入梅时间也比较晚,一般在6月23日。

气象部门预计,副热带高压将北抬,梅雨带将逐渐北移,长江中下游区域及江淮地区降水量也会随之增多。江淮地区预计在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达到入梅标准。

南方持续降雨影响公众日常生活,气象灾害风险也比较大。气象专家提醒,公众需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警惕持续降雨或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城乡积涝等灾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启溯源监管,电子烟如何迈向健康路?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