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发布《人民的中医药非遗: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专题片,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相关负责人与20余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话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
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传统医药类项目23项,涉及18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代表性传承人131人。“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先后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非遗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保护体系日趋完善,《中华医藏》编纂有序进行,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全面实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的活态传承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成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线,中医药非遗数据库建立,传播弘扬打开新局面,学术交流日益繁荣,“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非遗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
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谈到,中医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现代生活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致力于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中医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身心更健康、生命更长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孙达说,要加强中医药非遗保护和传承,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是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把中医药发扬光大,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指出,进一步支持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中医药非遗当代价值,推动中医药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非遗“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陈可冀说,一定要把中医药融入世界医学领域。
“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非遗“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张伯礼指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挥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作用,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维护各国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石学敏表示,把“中医针灸”传承好继承好,让这一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中医技艺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会长、国家级非遗“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曹洪欣介绍,制作该专题片旨在展示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新进展,同时进一步坚定中医药非遗传承人的理想与信念,引起全社会对中医药非遗的关注与支持,携手并肩,共同推进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广泛传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非遗的特色优势和价值,为健康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