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航天员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开始拆“快递”……随着一个个关键“看点”按计划顺利完成,人们格外关注的神舟十四号任务开了个好头。继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之后,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将值守中国太空家园6个月,全力开跑空间站建造“第三棒”。
神舟十四号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标志性意义。它既是中国空间站任务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也将在此期间迎来问天舱和梦天舱,与天和核心舱共同组成T字基本构型,从而全面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在我国航天史上,这将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定格瞬间——用30年时间,通过“三步走”,在近地轨道建设我们的太空家园。时光不负奋斗者,几代航天人心心念念的愿望已近在咫尺。
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空间站将由单舱组建成三舱三船构型,其间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实施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同时还要完成3个实验舱大量的科学实验。这意味着,空间组合体系统更加复杂,需要照料、管理的东西更多,出现故障的概率也会增加,对在轨航天员和载人航天工程科研团队都是艰巨的考验。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如往常一样提前准确预告,到飞船扶摇直上太空数百公里与空间站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系统表现如以往般稳健、自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体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有科学扎实的训练准备,全部由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平均年龄最小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有着“满格的信心”完成所有任务。
不惧挑战的自信自强,源自创新智慧的充分释放。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发射场待命7个月,长二F火箭在发射场竖立近10个月,都创下了最长待命时间纪录,研制人员用新模式确保飞船和火箭状态完好如新;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值达到0.9894,安全性评估值达到0.99996的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团队持续用多项技术改进让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再上新台阶;神舟十四号飞船在轨期间由于被遮挡所遭遇的能源风险,也被飞船设计师用创新思维妙手应对……面对一个个难题,从自主创新道路一路走来的航天人不畏艰险、接力奋斗,在筑梦太空的征程中自信从容,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组成的“一体两翼”全面发展,确保中国航天继续创造新成就、实现新跨越。
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们一样,大家都在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建成的那一刻。遨游于太空的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一个得天独厚的太空实验室,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而这也将成为中国航天人新的起点,激励他们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把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如航天员刘洋所说: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