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大工程持续刷新“进度条”:跨海不减速,新建福厦铁路安海湾特大桥合龙;海空并进,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实现贯通,大桥空中施工通道搭设完成;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乡村5G基站稳步推开……
疫情影响下,重大工程建设进展如何?立足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将如何发挥作用?忙而有序的建设中,又探索了哪些新技术、创下了哪些新纪录?来听海妹说说——
扩投资、补弱项
让老百姓直接受益
“五一”假期第一天,创造了6项世界第一的白鹤滩水电站进入主体工程完工的冲刺阶段,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对最后几台发电机组进行安装调试,争取早日实现全部机组投产。
尽管有疫情影响,但各地克服困难、抢抓工期,一项项重大工程你追我赶,刷新“进度条”——3月18日,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4月22日,湖北黄冈至黄梅高铁开通运营,大别山革命老区迎来“高铁时代”;5月2日,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全国各地施工现场一派火热。
重大工程多点发力,直接体现在数据上——今年一季度,以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逐月上升;新开工项目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计划总投资增长54.9%。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海妹翻阅资料发现,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基础设施水平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交通骨干网络初步形成。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仍存在短板,需尽快补上。
补短板的重大工程,正让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
道路通,百业兴。4月29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北延伸段全线洞通。项目全线通车后,将缓解重庆轨道线网南北向客流压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公路成网、铁路密布,放眼神州大地,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川藏铁路扎实铺筑,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成功贯通,西部地区交通“留白”正在填补;宁淮铁路、苏台高速进展顺利,东部地区省际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将超270个。
除了修路建桥,重大工程建设中,还有不少强弱项的民生项目。
加装电梯、更换门窗、修建无障碍坡道,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今年北京市属老旧小区改造将新确认不低于400个小区,新开工不低于300个小区,新完工不低于100个小区。“十四五”期间,全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5G基站建起来,乡村振兴有了更快捷的“信息高速路”。到去年底,全国5G基站总数超142.5万座,实际连接用户超5亿,新场景不断涌现。今年预计将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不断拓展覆盖深度和广度。
增后劲、利长远
探索新技术、展现强实力
迈向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怎么建?
国家发改委近日给出答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
海妹采访了多个正在推进的重大工程,发现这些重大工程,不仅“大”,更体现出“强”和“新”的特征。
夯实农业根基,重大水利项目按下“快进键”。4月7日,云南滇中引水工程黄草坝隧洞顺利贯通,标志着中国在建规模最大引水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海妹了解到,今年将以重大水利工程等水利项目为重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1至3月,全国完成水利投资10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5%。
聚焦绿色发展,新能源项目大展身手。3月17日,中国华电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电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投建,这也是新疆首个将“风能、光伏、火电、储能”集于一身的多功能清洁能源基地。一辆辆挖掘机开动起来,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批批新能源大型工程加快建设,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
探索新技术、创造新纪录,重大工程的实施过程,也是擦亮“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实力招牌的过程。
“首创”——今年1月,国内首创高空风能项目“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利用独有的伞梯式结构降落伞组吸收高空风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实现稳定持续发电。
“首台”——中国中铁研制的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共工号”近日投入使用,在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梅陇特大桥顺利完成10跨作业。“共工号”架桥机实现了引孔、打桩、架梁、拼装桥墩全套“空中”作业,推动世界桥梁建造工艺迎来重大变革。
“首个”——4月,全球第一个海上大规模超稠油热采开发油田“中国海油旅大5-2北油田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该模式的成功应用,将撬动渤海湾盆地上亿吨宛如“黑琥珀”一般的特超稠油资源的开发。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首创”“首台”“首个”,展示中国实力,传递中国信心。
眼下,立夏刚过,正是奋力建设好时候。相信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稳扎稳打,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将迎来更多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