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力越来越强

汪灵犀    2022-05-06 18:09:58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有望在2022年达到14.76万亿元,超越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日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作出乐观预期。香港商界近期也出炉多份大湾区发展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香港商界人士积极北上,纷纷“打卡”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寻找发展机遇与空间。观察人士认为,大湾区发展潜力深厚、充满创新活力,而且形成高质量协同发展态势,对投资者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进入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成绩单”——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大湾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2万多家。“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步伐稳健。对于急欲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香港来说,自然是一大喜讯。”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建明认为,加快融入大湾区,并通过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推动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一观点在香港商界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从香港工业总会近期发布的《大湾区港商开拓内销研究报告》中可以发现,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等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有超过80%的受访港资厂商已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厂并发展内销业务,其中有约83%的港商表示,有意于未来两年进一步扩充内销业务。香港工业总会主席查毅超说:“粤港澳大湾区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不但是重要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也是港商进入国家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港资企业应把握日益庞大的内地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再拓新版图。”

 

2021年,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港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156%,港资占前海利用外资的93.8%,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已有1.19万家。图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鸟瞰。丘根茂摄(新华社发)

 

为初创企业提供巨大机遇

不仅是传统港商,许多香港初创企业也将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贸易发展局与汇丰银行最近合作进行了一项名为《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初创生态》的调研,结果显示,大湾区聚集了大量创投资金及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加上先进的科技基建及丰富的创业资源,初创企业迎来蓬勃发展。有81%受访初创企业对大湾区的创业生态系统表示满意,71%受访者预计公司收入在未来3年增长达25%或以上。其中生物科技的预期增长速度最快,近三成生物科技的初创企业预计公司收入在未来3年增长达100%或以上。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的钟静华博士就是到大湾区逐梦的初创者之一,2016年先后在香港及深圳开设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结合。钟静华认为,香港最大优势是金融和科技研发能力,但高校里很多好的技术尚未落地产业化,而深圳为此提供了充足沃土。她说,深圳不仅有完备的产业链条,而且可以面向内地广阔市场,政府对创业公司及高技术人才还有很大资助和支持。“我们在深圳很快就申请到‘孔雀计划’,政府提供了生活补贴,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把公司业务做好。”她说。

汇丰香港工商金融主管方啸介绍,自2019年起他们推出“大湾区+”科技信贷基金,为大湾区内高速成长的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国家正积极把大湾区打造为全球科创中心,汇丰与香港贸发局就大湾区展开合作正合时宜,既能为初创企业提供适切的对接服务,也为深港两地建立更长远的合作空间。”他表示。

吸引优秀人才扎根落户

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广阔发展前景也吸引大量海内外优秀人才融入发展、扎根落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中国日前发表的一份《2022年香港高管人员薪酬展望》报告显示,在毕马威研究大湾区机遇的4年内,香港专业人才愿意移居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比例正逐年递升,2019年时为52%,到2022年时已增加到72%。较佳的事业及行业发展前景、交通便利、较高薪酬、获得更广阔的工作视野,成为受访者愿意移居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的主要原因。

人才的频繁交流对大湾区来说意义非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律师、医生、建筑师、工程师等越来越多专业领域的执业壁垒被打破,香港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截至目前,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广东全省已有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香港专业人才纷纷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支持。毕马威上述报告认为,随着“跨境理财通”的开放运行,大湾区内地城市预计会有更多金融服务业工作机会,特别是香港很多本地银行都在考虑以大湾区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很高兴观察到香港专业人员对前往大湾区工作有很高的意愿。”毕马威中国个人服务合伙人萧维强表示,创新及科技、专业和顾问服务等行业也是受访者认为新增就业潜力较大的行业,与两年前相比预期就业受惠于大湾区发展的受访者上升8%至16%不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当遇到艰难时刻,“不被大风吹倒”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