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电气首个火电+储能联合调频(下称“火储联调”)项目——广东粤电大埔电厂储能调频项目通过试运行阶段,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伴随着我国电源结构调整,电网调频、调峰需求加大,火储联调项目正在全国多地加快推进。据业内预估,当前,火电调频配套的储能装机容量已达到700兆瓦时-1000兆瓦时。
采访中《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火储联调可缩短火电机组响应时间,提高火电机组调节速率及调节精度,显著提升调频综合性能指标,已被视为当前最有效的调频方式之一。随着火储联调项目逐步落地实施,未来将释放更大灵活性资源潜力。
火储联调渐受青睐
作为火储联调项目的典型案例,此次投入商业运营的广东粤电火储联调项目,利用储能技术快速精准的响应能力参与电网调频,拓宽了广东火电机组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新兴商业模式。
据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陈国栋介绍,广东粤电项目是在厂内的2×600MW燃煤发电机组配套安装了18MW/9MWh储能调频系统,采用锂电池和EMS能量管理技术,联合响应电网AGC(二次调频)调度指令,以此获得调频收益。
“在连续两个30天试运行期间,项目2台机组综合性能指标进入市场前10%,调频净收益在市场中名列前茅。”陈国栋表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火储联调项目在山西、广东、内蒙古、江苏、浙江等地的已建、在建和中标项目不断增多。
如4月8日,福建华电可门发电有限公司发布火电机组储能辅助调频EPC总承包招标公告;3月21日,南方电网中标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火储联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台山电厂1-2号及6-7号机组灵活性(辅助调频)技术改造EPC公开招标项目;更早前,内蒙古乌拉特发电厂应用储能系统联合火电机组开展电网AGC调频业务。
“近两年,火储联调模式渐受欢迎,项目中标、开工信息不断,随着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推进,火储联调前景非常可观。”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中心主任楚攀说。
大幅提升火电灵活性
伴随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火储联调已逐渐成为电力调频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么,这一模式到底有何优势?
楚攀指出,当前,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逐渐加大,火电厂通过加装储能,可提升火电厂调节性能,在短期之内增加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同时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电网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具体而言,“火储联调是火电和储能共同对电网调频指令进行出力。火电机组灵活性不足,从爬坡速率这一指标看,煤电机组的爬坡速率一般只有2%-5%/分,远低于燃气机组20%/分和水电的50%-100%/分。而通过火电+储能联合调频的方式,能够发挥储能快速响应优势,从技术上提升火电机组响应速度,提高火电对电力系统的响应能力,已被视为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重要方式。”盛世景智能产业投资总监吴川说。
记者了解到,从实际操作看,火储联调项目参与的是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的AGC调频市场,火电厂调频效果主要由机组综合性能指标K值来体现,K值越高,说明调频效果越好,收益也越高。“通过加装储能,火电厂机组综合性能指标K值可以提高2倍-3倍,调频能力明显提高。”楚攀介绍。
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调频效果提升的同时,火储联调模式还可以提高火电项目的调频收益。
楚攀指出,一个6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若配置3%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调频收益可达200万-3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年-5年。
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去年9月国家能源局华中能源监管局完成的《华中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和《华中区域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均为火储联调项目明确了补偿机制。至此,火储联调模式收益空间进一步明朗。
“当前火储联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装机规模较小、自身调节能力较弱的火电机组即便进行了配置储能的改造,也将面临利润空间不断收窄的可能性,相对而言,装机规模较大、自身调节能力较强的项目调频收益相对更有保障。因此,在短期内,火储联调在被鼓励积极发展的同时,还应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阶段性,要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楚攀指出,火储联调未来还可以拓展到一次调频市场,进一步拓宽盈利渠道。
吴川进一步表示,经过多年示范总结,火储联调在技术方面已没有太大障碍,但在顶层设计、配套机制、经济评价方面仍需完善。“未来应科学评价其灵活出力的经济价值,并给予相应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