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有关专家日前强调,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加紧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做到疫情发现更早、疫情处置更快、防控措施更精准、服务群众更到位,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国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说,自3月2日吉林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吉林市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感染者近2.5万人,均为奥密克戎病毒株,其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占比97.5%;普通型和危重患者占比2.5%。总体呈现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波及范围广、重症患者比例低的特点。为保障患者救治,我们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按照分级分类集中收治的原则,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进行集中隔离管理,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集中收治于吉林市中心医院等定点医疗机构。由国家专家组专家驻点指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诊疗,将重型、危重型病例全部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按照多学科协同、“一人一策”的原则救治重症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截至4月3日,吉林市中心医院累计收治患者3729名,其中重症50名,危重症35名;目前仍有10名患者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即需要有创呼吸机支持呼吸。
新冠肺炎造成的损害与患者基础疾病造成的损害叠加,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本组重型/危重型患者呈现出高龄、疫苗接种比例低、基础疾病重的主要特点,重型/危重型患者中完成2针疫苗接种的约15%,显著低于普通人群,说明奥密克戎病毒株对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严重威胁,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威胁更大,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从吉林市的疫情看来,要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仍然十分必要。同时,继续加强疫苗接种,重症救治资源前移,实现重症患者早发现、早干预仍然是降低其死亡风险最重要的措施。
国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桑岭说,吉林市本轮疫情中尿毒症患者感染比例较高,按照分类集中收治原则,我们将阳性透析患者集中收治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目前累计收治124例阳性透析患者,疫苗接种率仅11.29%。由于大部分患者未接种疫苗,且免疫力低下,导致患者病情较重。目前已有危重型5例、重型14例,重型和危重型占比15.3%,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治疗难度高,我们组织国家和省级专家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救治,兼顾患者透析治疗和新冠肺炎治疗,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从目前诊治情况看,此类患者肺炎的表现重,转阴的时间长,与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叠加后容易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相关。因此,我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高度关注血液透析人群,最大程度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医大一院院长、长春疫情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于凯江说,长春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至4月3日18时: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16312,其中确诊病例9276(57%)、无症状感染者7036(43%),与国外数据相近。这些患者中,普通型411例(占4%),重型42例(占0.5%),危重型2例。轻型、普通型中60岁以上占比20%,这其中约50%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还有一些患结核病、慢性肾功障碍需透折的患者,给治疗带来压力。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刚来的时候是轻型,甚至是普通型,但由于他们常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病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加上感染新冠肺炎,所以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病例有转型的,有的病情加重。对一些高龄的患者,有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食欲不佳等情况,都需要医疗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