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科技赋能“看家护院”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顾燕 杜浩成    2022-04-24 17:01:11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主动适应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形势发展变化,通过深化防控基础建设、加大防控资源投入、优化防控机制运行,不断加强动态化、数据化条件下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速将治安防控体系“神经末梢”向村头阡陌延伸,实现科技赋能“看家护院”,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源头治理”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2020年以来,常州公安交警部门在普通国省道沿线重点行政村推进“一村一辅警”建设,打造42家农村警保合作劝导站,现场提醒纠正交通违法5.6万起。

通过开展货车和三轮车违法载人、面包车超员、酒驾醉驾、无牌无证等重点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查处农村地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依托农村70个布控点预警拦截查控逾期未年检、逾期未报废和20起以上交通违法未处理等重点车1.4万辆。

同时实施农村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推动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1公里,封闭国省道中分带、侧分带开口127处,改造农桥34座。

针对群租房涉及到的房屋建筑、消防隐患、治安问题等多领域的公共安全问题,常州市公安局专门升级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研发“微安居”自主申报系统,依托科技手段拓宽群租房管理渠道,农村地区自主申报出租房屋数、人员数同比上升16.7%、15.8%。

此外,以“常安”系列集中清查为抓手,组织社区民警、专兼职网格员,沉入流动人口聚集、群租房集中区域,专题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整治。2020年以来,累计签订治安责任书21.6万余份,整改隐患18.9万余处,比对抓获在逃人员130余人。

 “一地一策”深化治安乱点整治

针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治安乱象,常州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治安先治乱”的理念,会同市委政法委挂牌整治社会治安重点乡镇、自然村10个。通过落实“一地一策”开展系列清查及联合整治行动50次,挂牌地区突出违法犯罪警情显著下降,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常州公安依托“云剑”“蓝剑”“净网”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农村居民反映强烈的“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力度,全市农村地区抓获刑事作案成员、传统侵财犯罪破案率等大幅提升,现行“命案”全破,“两抢”等案件相比2018年降幅超20%。

此外,通过开展扫黄禁赌“飓风”、赌博问题专项整治、打击整治地下流动赌场等行动,去年以来,共打掉农村地区流动赌场团伙52个,涉赌重点区域警情同比明显下降。

为确保矛盾不出村,常州市公安局联动社区、司法、信访等职能部门,在所有农村派出所建立派驻式人民调解室,配备224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打造一个多渠道排摸、多部门联动、多角度跟踪的全闭环治理体系,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溧阳市牛马塘“百姓议事堂”村级自治组织、武进南夏墅“矛盾调解先期处警”等一批经验做法,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掐灭在萌芽状态,有力提升基层矛盾化解和议事效率。

 “科技赋能”护航新兴业态发展

近年来,常州公安扎实开展视频监控“村村通”建设,引导技防建设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在农村地区推广安装一批具备入侵探测、联网报警设施,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域推进视频监控“扫盲”行动,累计新建高清视频监控6240余套,切实补齐农村技防建设短板,全市技防镇、技防村建成率达100%,有效压降农村地区警情案件。金坛分局通过推进视频监控“村村通”建设,率先获评全省升级版技防城建设先进单位。

针对乡村旅游催生的民宿、农家乐、网约房等农村新业态管理难题,2021年,常州市公安局专门制定《全市旅馆业“网约房”清理整治工作方案》《关于规范乡村旅游民宿治安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梳理农村地区“网约房”名单,逐家核查、采集信息,统一录入治安要素管控平台,查处取缔无证“网约房”207家。

“我们积极推动行业协会、自治组织、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齐抓共管,推动建立民宿行业联盟,创新以登记备案和积分制为准入的行业自治新模式,有效破解农村民宿监管风险漏洞。”常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常州公安积极顺应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组织基层派出所对辖区寄递网点、从业人员以及经营状况进行全方位摸排,签订《寄递行业安全责任告知书》350余份,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6处,查处违法违规寄递企业6家,停业整顿寄递网点1家。通过实施“一案一奖、一事一奖”,广泛动员快递小哥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共循线查处利用寄递渠道实施涉农领域违法犯罪案件5起。(常州市公安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龙江省尚志市公安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