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新疆伊犁扎牢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网

去年以来审理涉生态环境资源案276件

2022-04-06 09:24:03    人民法院报

近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院了解到,该院充分运用“禁止+审判+修复”模式,确保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落实落地。2021年以来,两级法院精心审理涉生态环境资源案276件,发出相关司法建议38份,为推进大美伊犁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支撑。

伊犁地处边陲,环境优美,被誉为“塞外江南”。随着旅游开发和游客的日益增多,涉生态环境资源破坏和涉旅游纠纷逐日增多。伊犁州分院精心部署,在全州13个4A级以上景区设立生态旅游法庭,2021年至今,审理涉旅游案件31件,调处纠纷65起,以严格司法护佑绿色发展。

办案中,伊犁州分院要求用足用好诉前禁止令,力避诉讼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进一步损害。如在昭苏县某煤炭公司非法占用农田案受理之初,即发出诉前禁止令,要求涉案公司立即停止占用草场行为,有效避免964.4亩优质草场遭到继续破坏。2020年以来,该院审理昭苏涉损毁农田和草场案件33件,均在立案第一时间发出诉前禁止令,遏制了非法污染破坏的扩大。

另据了解,伊犁州两级法院坚持跟踪问效,实地回访考察判决执行情况,敦促落实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努力实现刑事制裁与生态补偿的有机衔接。该院主动与公安、检察、自然资源等部门联手,建立起“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机制,明确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发生后,各部门合力治理责任,推动涉案1.5万亩被破坏生态环境全部得到恢复。(王书林 王一龙 张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尔滨市宾县公安局以“四个立足”重点整治二三轮摩托车、电动车违法行为   
下一篇:商州公安分局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