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常州经济开发区:“智慧巡防”提升打防精准度

2022-03-11 16:46:57   

2021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以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经开为目标,做优资源整合、做深联动融合、做精科技聚合,全面构建智慧型、实战型、专业型的巡逻防控勤务机制,大力提高驾驭街面治安能力和水平。2021年,全区110接处警街面侵财类警情同比、环比分别下降37.7%、36.8%,街面“两抢”案件连续两年“零发案”。

“智慧赋能”提升巡防精准度

常州经开区警方以情报为先导,机制为保障,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指挥精度、快反速度、巡防准度。他们通过升级改造以勤务报备、监控巡查、无线调度于一体的梯次巡控指挥室,组建信息研判、图侦研判专班。依托“智慧·经开”视频智能化实战应用平台,建立“信息搜集—整合研判—就近推送—快速处置—情况反馈”全流程、扁平化实战指挥体系,不断提升对可疑人和车辆的精准布控、高效打击能力。

“我们综合运用语音双向沟通、无线4G图传、智能定位导航等警务科技,巡控指挥室就近调警、梯次派警,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网上监督智能化、警力部署动态化。”常州经开发区公安分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他们通过对指令反应处置时间进行量化考核,快反率、核查率均保持在95%以上,根据研判指令快速抓获街面侵财嫌疑人67人,其中逃犯3人。

工作中,常州经开区警方建立“出门即出巡、上街即上岗”的全警巡逻警务机制,按照“分级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每日研判警情,动态调整巡逻时段、路线、方式,以主控线路为轴,以74个重要部位为点,划定7大巡区,优化快速反应圈、快速反应点布局,建立所队间、区域间合成作战的“大巡控”格局,街面巡控力量不断增强,见警率、管事率有效提升。

“立体延伸”提高巡防精密度

常州经开区警方以压发案、保民安、赢满意为出发点,高压打、高频查、高效处,加强对治安局势的掌控力和驾驭力。他们对街面侵财警情实行每日研判制度,对有跟进条件的警情进行重点侦办,争取在犯罪分子流窜前将其抓获;对暂时没有侦破条件的案件,按照嫌疑人特征、手段特点、作案习惯等要素分类建档,加强与同类案件的串并侦查,彻底查清斩断犯罪链条,实现战果最大化。

与此同时,依托2个中心警务站推行巡特警、交警、派出所、铁骑联勤作战,有效增强逢疑必查工作效能;按照高发案件类型、高发案地区、高发案时段“三高”变化动态布警设卡,对嫌疑车辆、人员、物品实施“过滤式”管控盘查,配合属地派出所对高危人员聚居区、群租房聚集区、治安复杂区等开展滚动式清查,始终保持严查、严管、严治的高压态势。

此外,通过实行“倒班制、错时制”弹性勤务模式,做到街面24小时见警灯、见警车、见警察;将常态巡控与风险排查、应急处置、服务群众等有机结合,快速集结处置聚集维权、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12起,及时发现消除治安、消防等隐患34处,救助走失、受伤等群众56人次。

“实战引领”锻造全能巡防队

2021年以来,常州经开区警方以实用、实效为导向,坚持边建、边练、边提升,全力锻造高精尖巡防队伍。常州经开区巡防大队通过优先招录退伍军人,对队伍内务秩序、勤务管理、纪律作风等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值班和请销假制度,杜绝“庸懒散软”问题。制定每日训练计划表,设置体能、警务技能科目,开展现场处置、擒拿格斗、围堵抓捕等实战训练,建立比武竞赛机制,提高队员警务实战和自我防护能力。在疫情防控、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全体队员忠诚履职、勇挑重担,始终冲在前、干在前,交上一份份满意答卷。

同时深入推进巡处一体化改革,以“快接、快出、快处”为目标,选拔交警、巡特警精干警力,组建“最快双腿”“最严执法”“最优服务”“三最”经开公安铁骑队,充分发挥摩托车灵活机动优势,编组开展街面巡逻、交通疏导、事故快处、治安类警情先期处置、应急处突等工作,实现“一警多能、全时在线”。此外,通过组织派出所、交警、机关合成行动队,常态化开展红蓝对抗、“1、3、5分钟”快反等实景、实兵、实装模拟演练,落实“一案一总结”、“一事一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查找改进问题,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实现指挥工作更顺畅、处突能力再提升、实战效果更明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1年查处3.3万起校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