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

探索科学高地 服务人类健康

黄晓慧    2022-10-01 10:26:21    人民日报

 
陈玲玲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办公室。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走进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楼道尽头,有一间不起眼的小隔间——这是研究员陈玲玲的办公室。陈玲玲大多数时间在办公桌前站着工作,以便随时走出隔间和团队成员交流。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陈玲玲比以前更忙了,“拼全力、加紧做,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从学生时代开始,陈玲玲就对生命科学的未知领域产生了旺盛的好奇心。非编码核糖核酸被称为生命体中的“暗物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重大疾病与非编码核糖核酸调控失衡相关。然而,10多年前,这一研究在国际上才刚起步,国内还是一片空白,这便成了陈玲玲研究的方向。

2011年,陈玲玲放弃国外的丰厚待遇,回到国内。从一个空房间开始,招募团队、申请经费、培养研究生……实验室初建期,条件艰苦,陈玲玲无惧困难,甘之如饴地向科学高地进发。

这些年来,陈玲玲带领团队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核糖核酸研究技术体系,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迄今,她的团队已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她同时担任国际学刊《细胞》和《科学》编委。

虽然已经沉浸在“核糖核酸的世界”10多年,但每解开一个新的谜题,陈玲玲仍会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每揭开一个新的奥秘,也就意味着离服务人类健康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在大学读书时,陈玲玲就入了党。如今,身为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她格外注重在团队中培养年轻党员。“年轻人入党后,肩负的使命更重,在党建学习与科研工作相互促进中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陈玲玲说,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之后,自己更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团队中的年轻党员成长,让他们早日挑大梁。

和很多耕耘基础科研领域的科学家一样,陈玲玲也总是忙到无暇顾及家人。身为老党员的母亲说:“她舍小家为大家,我们也很理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痕迹中破译犯罪密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