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康敏已在防疫前线奋战了800多个日夜。作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他转战全省21个地市,参与成功处置全国首起气溶胶传播疫情、全国首例复阳个案、全国首起境外输入导致本地传播疫情、全国首起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本土疫情。
连续3年的春节,康敏或是在各地疫区现场开展工作,或是在办公室枕戈待旦。无法常常陪伴家人是康敏心中的遗憾,但每一次疫情来袭,他总是毫不犹豫地“逆行”。
参加工作17年来,康敏一直从事急性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传染病防控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战争”,这位80后始终奋战在“战疫”一线。
2015年5月的一个夜晚,广东省接报,韩国第三例确诊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经香港特区中转入境广东。康敏和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两小时内找到该名密切接触者,迅速将其转运至定点医院。这名密切接触者后被确诊。
MERS具有高传染性和高病死率,为阻断疫情扩散,康敏7次穿戴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每次从病房出来,他的衣服都能挤出水。抱着“绝不漏掉任何一个密接者”的决心,康敏带领医疗团队与公安、出入境等部门密切配合,个案访谈、调看视频录像、追踪病例行程逐站走访,一路顺藤摸瓜,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全部78名密切接触者。
康敏和团队成员在现场连续作战16天,制作了中、日、英、韩等多国语言的健康告知书,制定方案对接触者进行分类管理,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了病例风险排查技术指引。这次疫情处置响应迅速,病例得到有效救治且零死亡,医院零感染,社区无传播,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新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处置的典范案例。
2020年1月的一个晚上,广东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刚从深圳出差回到办公室值班的康敏,连夜带队赶往现场。他和基层同志如“病毒侦探”般抽丝剥茧梳理病例旅行史和接触史,穿戴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与病例家属进行访谈,细致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通宵达旦完成长达20多页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力推动了科学应对疫情。
2022年年初,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汹涌而至。康敏接到了再出发的命令,作为内地第一支支援香港抗疫的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于2月17日率队赴港支援。
当时香港每日新增病例最高峰时达5万余例,数字的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康敏的心。老人院、急诊室和收治医院是香港疫情的重灾区,他和专家组成员多次前往调研访谈,仔细查看室内环境和设施,帮助老人院工作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为其健康管理提供内地经验。
在个案追踪工作调研中,康敏发现由于病例数量快速增加,个案调查和病例管理滞后,便连夜召集专家组讨论研究,提出“立即建立在线自主填报系统,加快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源隔离速度”的建议。香港特区政府迅速采纳,系统建成后的短短数日就采集超过20万例个案信息,为全面掌握疫情、开展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援港抗疫的50天里,康敏和专家团队深入一线走访了19个现场,参加了60场专题会议,撰写了36份专题报告,为中央支援工作部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专业意见。
作为一名技术型公务员、公共卫生系统的“特种兵”,康敏先后带队成功处置人禽流感、MERS、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曾获得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全国卫生应急技能标兵、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和称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队深入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首次发现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这一发现写入了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外同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