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格桑旦增:巡边“活地图” 致富带头人

罗旭 尕玛多吉    2022-09-02 10:20:55    光明日报

编者按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表彰先进典型、弘扬奋斗精神,激励动员广大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朱琴等397名同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授予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等198个集体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本报特辟专栏,刊登部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

“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只要是我们的国土,就一定要巡逻到。”这一天清晨,格桑旦增带领勒门巴民族乡的巡山队队员,再一次踏上了巡边路。

勒门巴民族乡(以下简称“勒乡”),隶属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腹地,西与不丹接壤。

51岁的格桑旦增,是勒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自13岁跟随父辈放牧守边,他38年如一日,始终恪守“守护边疆一辈子”的承诺。在他的感召下,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抵边居住,贴边生产,放牧就是巡逻,生活就是守边”,扎根勒乡,践行“党带我致富、我为国守边”的誓言。

在格桑旦增的成长中,父亲次仁旦增扮演了重要角色。

“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恩情。”格桑旦增13岁第一次跟随父辈放牧巡边,父亲次仁旦增就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反复叮嘱,“一定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父亲年迈,不能再出门巡边,他的路我替他走下去。”翻雪山、蹚冰河、过泥潭,常人眼里枯燥乏味的巡边生活,格桑旦增一坚持就是38年。

“爸爸总说,守住国才能守住家。”如今,格桑旦增的女儿次仁旺姆也经常跟着格桑旦增一起巡边守边。祖孙三代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前些年,路不好走,45公里的巡边路陡峭险峻,全靠步行。冬天的勒乡,风又大,峡谷里寒气袭人。

国旗、门巴刀、对讲机、常用药……“不能大意,东西要带齐。”上山前,格桑旦增总是会反复确认背包里的每一件物品。巡边一走就是一周,他和队员们背着干粮,蹚冰河、爬雪山、过泥潭、踩湿地,甚至数次与死神擦身而过。

“他是大家公认的‘活地图’。”勒乡党委书记冯永义说,格桑旦增带领大家早已踏遍了边境的山山水水、一沟一壑,对林区地形地貌、资源分布了然于心,他还凭着记忆画出了巡边路线图,复印出来分发给大家。

在格桑旦增的感召下,勒乡18岁至65岁的群众都担负着巡边守边任务。“我们向他学习,大家团结一心,守护好祖国边境。”村民曲宗说。

目前,勒乡共有56户151人。“家乡不建设好,都搬走了,谁来守边?”这是格桑旦增一直担心的。

“发展产业,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才能留住人、守好边。”格桑旦增敏锐意识到。

勒乡平均海拔2350米,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种植高山茶叶。但一直以来由于种植零散、管理粗放,茶叶品质不高,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能力不强。

2006年,格桑旦增提出对茶厂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改进,2011年带头组织成立了“茶叶协会”,2013年又推动成立了勒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现在合作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有砖茶、红茶、绿茶和速溶茶四种畅销产品,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罗布次仁介绍,仅茶产业一项,勒乡农牧民每年实现人均增收10000余元。

茶产业发展起来了,乡村基础设施也要跟着完善。

2015年,勒乡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启动,村民只需承担一部分资金就能住上新房。考虑到部分村民积蓄不够,格桑旦增与村两委班子共同想办法,以村集体经济分红的方式为村民分担了部分资金压力。2018年,村民们顺利住上了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藏式别墅。

“现在家家户户开起了家庭旅馆,吃上了旅游饭。”村民伟色说,“旅游旺季的时候房间还不够住。”

“一年至少有几万元的收入。”65岁的村民古如介绍,除了家庭旅馆,自己还经营着餐馆和商店。

如今,旅游业和茶产业成为拉动勒乡经济发展的“两架马车”,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守土固边的信心越来越足。在格桑旦增带领下,勒乡各族干部群众像雪莲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以实际行动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在无私奉献中书写着新时代爱国诗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火箭设计师 科普领头雁
下一篇:那个与病魔“掰手腕”的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