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火箭设计师 科普领头雁

刘 峣    2022-09-01 09:57:07    人民日报海外版

“载人发射,国之大事;星辰大海,路在前方!”今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钱航,写下了自己的豪情。

钱航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作为一名火箭设计师,他和同事们用细心的工作打造出安全可靠的“载人神箭”;作为一名科普志愿者,他以十年如一日的热情,向公众讲述着中国航天的精彩故事。

 

守护航天员生命安全

今年以来,钱航的工作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

“上个月,问天实验舱与空间站成功对接。目前梦天实验舱也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于10月择机发射,中国空间站很快就要全面建成了。”钱航说,“每一个航天人都在岗位上满怀激情地工作着,为这一时刻的到来做足准备。”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在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上,长征二号F系列运载火箭执行了至今所有的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达100%。这一载人航天的“中华神箭”,就出自于钱航所在团队之手。

钱航介绍,为了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长二F火箭专门设计了逃逸系统。一旦运载火箭抛整流罩前发生重大危险,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逃逸系统负责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并为航天员返回着陆提供必要条件。

“一个零件的设计好坏,就能左右整个火箭的成败。”钱航说,“航天员进到你研制的火箭当中,就相当于把性命托付给你了。我们必须安全可靠地把航天员护送到太空中,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为了确保逃逸系统绝对可靠,钱航和同事们用细之又细的工作,为航天员打造出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我们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质量来研制逃逸火箭。但永远不让这个功能启用,是每个航天人的心愿。” 他说。

十年练就科普“老兵”

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中国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中开设了两次“天宫课堂”。授课过程中,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在太空中做实验,担任科普志愿者的钱航也在地面上忙碌着——在“天宫课堂”的地面课堂,他为现场的孩子们答疑解惑,并在直播间向观众介绍载人航天火箭的相关知识。

事实上,这已不是钱航第一次参加太空授课活动了。2013年,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开讲时,还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读博士的钱航便以科普讲解嘉宾的身份,在直播中对太空实验进行现场解读,并成功做了天地对比实验。

“那是第一次面对那么多人做科普,回头来看当时还挺稚嫩。”钱航说,“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航天科普的‘老兵’了。”

在学生时代,热爱天文和航天的钱航便在北京天文馆担任科普志愿者。“每到周末,我就坐上公交车去天文馆,给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做讲解。”钱航说,“面对面”的科普实践让他意识到,做科普要把身段放低,以朋友、学长的身份与孩子交流,“要让大家感觉到,航天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时至今日,钱航仍时常帮助天文馆进行知识的审阅、校正等工作,并时常应邀参加电视直播、走进中小学生课堂、发表科普文章等,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为航天科普奔走。他还陆续出版了十几本科普著作,涵盖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北斗卫星等领域。

科普是工作也是责任

这些年来,钱航去过许多省区市的中小学校,留下了航天科普的足迹。“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虽然没有很好的教学条件,但他们对航天知识有非常强烈的向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如何让更多孩子了解航天、认识航天?2016年,钱航发动身边的同事,组建了“领航科普”志愿团队。“目前,团队经常参与科普活动的成员有5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年航天设计师,还有院士、火箭总设计师等大家为我们做指导。”他说,科普工作不为名利,大家都是靠着对航天事业的情怀和普及科技知识的觉悟,为航天科普默默地工作着。

钱航说,团队的力量让航天科普的内容深度进一步增加,在方式上也进行了很多新探索。“我们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了多场直播活动。据统计,其中一次直播授课就覆盖了17个省份、62个县区,触达人数达36万。”钱航表示,新媒体的科普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更有趣的风格和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

“科普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航天人,除了承担重大航天任务之外,我们也应当成为科普的领头雁。”钱航说,“参与科普的过程,也是将科研、人才培育和回馈社会融合在一起的过程。我希望让更多人感受航天的魅力,爱上飞向宇宙深处的航天器,喜欢上头顶这片璀璨闪耀的星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舍不得这里的乡亲”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