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花,女,回族,1950年6月生,1995年11月入党, 宁夏吴忠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王兰花热心小组党支部书记、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会长。群众心中的“活雷锋”,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带领王兰花热心小组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 动7000多场次,推动利通区志 愿者从最初7人发展到6.5万余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等称号。
走在宁夏吴忠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志愿者在帮助交警疏导交通、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清除街道墙面上的“牛皮癣”、小区楼道垃圾…… 广大志愿者满腔热情,用实际行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吴忠也愈加美丽、文明与和谐。
2020 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调研,来到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并为社区志愿者点赞。他说,你们的经验很好,真正体现了行胜于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谢谢你们的努力和贡献。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将成为我继续做好志愿服务的动力。”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 吴忠市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负责人王兰花非常激动,十几年来,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热心效应 让志愿服务满园芬芳
8月14日下午3点,王兰花和热心小组成员在吴忠裕西小区做完安全宣传,汗流浃背地回到该小区的“兰花志愿服务之家”。
王兰花推开门,在门口的毯子上跺了跺脚上的泥土,对工作人员马晶笑着说:“小马,这个毯子该洗洗了,你看,越跺鞋上的土越多么。”
“王奶奶,我前天刚洗的,主要你们在小区里太能转悠了,每天带回两斤土,哈哈……”马晶调侃着说。
原来,近段时间,裕西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大小道路都要重新硬化,路面全是沙土。
“这几天,小区里到处都在施工,各类工程车辆也多,王奶奶和热心小组成员天天在小区里向居民宣传施工期间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马晶说。
拿上清扫工具后,王兰花和热心小组成员又匆忙来到小区周边街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卫生整治、文明劝导、文明监督等工作……
王兰花做的这一切,让热心小组成员唐莉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王姐都70岁的人了,天天还坚持和大家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人佩服又让人心疼。”
唐莉红感慨道,从春节前到现在,王兰花一直忙碌奔波着,节前,她带领小组成员慰问帮扶困难群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联系社区,号召小组成员加入防疫一线,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排查员、宣传员、执勤员和监测员,充当起疫情防控“多面手”;现在,她又天天为社区环境治理等工作在小区里跑趟趟。
当天下午5点30分,王兰花和热心小组成员再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兰花志愿服务之家”,其他成员都陆续换了衣服准备回家,而王兰花却连汗水浸透后背的红马甲都没顾上脱,又拿出了电话。
“喂,小兰,你刚给我打电话了?我们在街上搞卫生,没听见。”
“王姨妈,这几天天气热,您要注意身体啊!我没有打电话,是乐乐打的。他好久没见您了,挺想您的,我把电话给乐乐……”
电话中的小兰是利通区金银滩镇团庄村九组白血病儿童马天乐的母亲哈小兰。
2008年3月6日,王兰花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哈小兰在电话那头号啕大哭:“姨妈呀,我的娃得了白血病,快不行了,您救救我的孩子吧。”王兰花吃了一惊,赶紧劝慰对方。
经了解,孩子11天没进食了,喝水就吐。家里把能卖的都卖了,能借的都借遍了,钱花光了,孩子的病情也不见好。很快,王兰花热心小组的一张“志愿者便民服务卡”让马天乐的家人燃起了希望。随后,王兰花陪其家属带着孩子到自治区附属医院看病。次日凌晨1点,马天乐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王兰花和哈小兰把孩子交给其奶奶照顾,她俩连夜赶回吴忠给孩子筹集救命款。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东奔西跑,王兰花争取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款共计 13.12万元,挽救了一条鲜活的小生命。马天乐如今已经是一名初中生,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些年,王姨妈一直帮助俺家,除了给乐乐看病,还帮我申请廉租房、找工作,给小女儿联系学校,王姨妈就是娃娃们的亲奶奶!”哈小兰说。
“人退休了,思想觉悟不能退休。”王兰花在利通区裕西社区居委会工作了20年,退休后,她主动做起了志愿服务,并于 2005年成立了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
“谁家的娃因贫困上不了学,她跑前跑后给张罗;谁家有个重病致残的,她想方设法筹集善款全力资助;谁家有个解不开的疙瘩纠纷,她主动上门协调解决。她的点点滴滴无不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说起一起共事15年的王兰花,热心小组成员郭淑玲有太多的感动。
十几年来,王兰花和热心小组成员接待群众热心、调查了解细心、教育疏导诚心、调解纠纷耐心、处理问题公心,为社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社区的事情繁杂琐碎,王兰花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把居民日常反映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记录下来,一件一件落实。
品牌引领 让志愿服务开花结果
鲁迅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王兰花和她的热心小组像一块磁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投身于服务群众、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之中,他们像一盏盏“小桔灯”,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为更多人引路。
2019年,利通区成立“兰花芬芳”志愿服务总队,注册登记志愿者已达8.9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呈现出燎原之势。
8月13日,在利通区板桥乡巷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扁担沟镇烽火墩村的马佳慧及东塔寺乡柴园村的马丽娟,不约而同为吴忠市吉财慈善协会送来写有“爱心助学情深 关爱学子意浓”字样的锦旗,表示感谢。
“只要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回报社会,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吴忠市吉财慈善协会会长马吉财接过锦旗说,“这都是协会应该做的,咱们协会以后定个原则,不收锦旗,只收‘心愿’。”
前不久,板桥乡巷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温暖关怀 金秋助学”捐资助学活动,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吉财慈善协会会员筹措4.2万元,为利通区21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马佳慧、马丽娟就是其中的受助学生。
在协会的刺绣工作室,巷道村五组村民马平正在认真绣鞋垫。
“我在工作室上班快两年了,除了打理爱心超市,还可以在这里做刺绣及手工艺品,协会每月给我500块钱的工资,做工艺品卖的钱也是我个人的。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份工作收入很低,但对于我来说,在这里我能实现人生价值。虽然身体残疾,但我有了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马平表示,多年来,马吉财一直帮助她及家人。现在,她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22岁的马平,父亲早逝、母亲聋哑,患有先天残疾的她成了这个家最大的“包袱”。
“多亏了马叔和那些好心人的帮助,我才有钱去医院做手术,才能下地走路并有份工作。”从7年前只能躺卧在床上,到现在能拄着双拐行走,马平对马吉财充满了感激之情。
马平的受助经历也只是马吉财帮助乡亲的一个缩影。2016 年,马吉财成立了慈善协会,带动协会的志愿者积极与弱困家庭结成对子,定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一”志愿帮扶活动。
目前,该协会已有入会成员2000余名,从事慈善活动的志愿者600余人,累计筹集和发放善款物资逾500万元,马吉财个人捐助善款超过150万元。
——吴忠市春蕾天使爱心会开展“黑眼睛”病残涉毒人员子女帮扶行动志愿服务,有效解决病残涉毒人员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
——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开展红草帽“保护母亲河·青年在行动”志愿服务,当好“宣传员”“巡查员”“清洁员”,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共同守护母亲河;
——盐池县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理发师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月月有光彩”志愿服务,14年来为6.6万余名群众义务理发;
——团同心县委以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为骨干,开展“金蓝领”扶贫车间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脱贫攻坚助力……
目前,吴忠市注册志愿者人数27.51 万人,占居民人数的19.6%;累计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689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34万个,志愿服务总时长达 1135.94万小时。
如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兰花”开遍吴忠,志愿服务内容有效拓展,志愿服务积分制日趋完善,已成为吴忠市乃至宁夏一个响当当的志愿服务品牌,温暖着每一个角落。
制度护航 让志愿服务行稳致远
要让志愿服务具有持续的生命力,需形成常态长效的志愿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在吴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氛围渐浓,一切都来源于吴忠市在加强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
突遇大雨时的一把“爱心雨伞”、凛冽寒冬里的一杯“暖心开水”、烈日当头时的一个“休憩驿站”……在吴忠,走进各志愿服务站点,就像走进了“百宝箱”。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8月14日,在吴忠宪法公园新建的志愿者服务驿站里,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档案柜、衣帽架、雨伞及伞架、急救包、便民服务箱一应俱全,墙面悬挂着《志愿服务规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志愿服务人员名单》,张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民服务项目》等宣传画。连日来,吴忠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安排职工做好该志愿服务驿站的值班工作。
无独有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的环境,鲜红醒目的标识,细心周到的配置……志愿服务站这只“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站内长期有志愿者驻守,提供热水、雨伞、常用药品、失物招领等爱心服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传递爱心和温暖。
同时,志愿者们还利用服务站向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发放吴忠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材料、讲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提高市民的参与率与知晓率。
街角巷头随处可见的“小站点”,映射着这座城市的大文明。
“2020年以来,我们围绕‘志愿之城’创建目标,进一步加强了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六有一落实’标准,在2019年11个市级志愿服务站点的基础上,指导责任单位在市区各医院、商场超市、公园广场、通信营业厅、教育机构、银行网点、宾馆饭店、公共服务场馆、车站等地新建志愿服务站点 139个。”吴忠市民政局局长杨桂琴表示,把志愿服务集中起来、把站点布局扩散开来,志愿者们有了固定的阵地和窗口,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吴忠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实施,使志愿服务有了法律的护航;
《吴忠市志愿服务嘉许与回馈制度》的出台,在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提升了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吴忠市为全市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打造志愿者“平安护身符”,让他们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了志愿者培训制度,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化培训和专业指导,让志愿者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大力推广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应用,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良好的机制让人们的爱心行动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也让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同时,吴忠市还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实施意见》,健全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关系转接、褒奖激励等制度突出需求导向,推动了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这些年,吴忠市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3项、银奖6项,获得自治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6项、银奖7项,“志愿之城”的名片效应不断凸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神圣而高尚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
(吴忠日报记者 杨 娜)
《吴忠日报》(2020年8月19日)
文章来源: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