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湖北宜昌市点军区的博爱特殊教育学校,一进门就能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有的正跟着老师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说话;有的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笑呵呵地做游戏……
“我也是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创办这所学校,就是想帮助这些孩子尽可能地康复。19年了,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只要看到孩子们在一点点进步,我心里就充满了力量!”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冉存英说,从2003年创立至今,学校先后帮助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孤独症孩子。
20多年前,冉存英发现儿子患有孤独症,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但治疗效果欠佳;她毅然决定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创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最大限度地帮助儿子和其他孤独症患儿……
不懂专业怎么办?学!她找遍宜昌所有的书店和图书馆,还去外地参加专业培训,像海绵吸水一样尽可能吸收一切对孩子有用的知识……现阶段,她已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C—PEP评估师、特殊儿童心理教育评估师等专业资质,“我为什么还要学心理学呢?因为我知道,孤独症孩子的未来其实掌握在家长手里。积极面对,积极治疗,孩子就有希望!”冉存英说。
冉存英说,学校创办时只有3个老师、4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师生人数翻了近10倍。不论省内省外,只要有专业培训,冉存英都派老师参加,要求所有骨干教师“持证上岗”,许多特殊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被邀请进入学校的“专家团队”。
“我的孩子跟着冉校长10多年了,现在不但能进入普通学校读书,还会自己乘坐公交车,到宜昌市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培训基地工作。”孤独症患儿小龙的母亲郭女士说。
小龙2岁多时被确诊为孤独症,听说宜昌本地有冉存英创办的博爱特殊教育学校,郭女士试着把小龙送了过来,“冉校长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那份喜悦无法用语言形容……”郭女士说。
“冉校长一直在努力,和我们一起坚持到了今天。”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常务副校长谭宁说。她清楚地记得:第一道几乎跨不过去的坎是在2006年春节前,那时候,冉校长建议送老师们到外省进行专业培训;可一名合伙人坚决反对,争执不下,竟然撤资了,导致老师们的工资发不出来……最终是冉校长的丈夫把自己挣的两万多元交给冉校长,才度过这次危机,“多亏了她的坚持与韧劲。”谭宁说。
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2012年,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冉存英决定将学校转为公益性、非营利性民营机构。“作为公益性机构,我们学校就可以让孤独症孩子和家庭直接受益。”冉存英说,“只要能帮助更多孩子,做再多我也无怨无悔。”
与19年前相比,冉存英深感现在国家对孤独症患儿的政策越来越好了,“闯过了黎明前的黑暗,现在终于豁然开朗,我觉得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冉存英说。
当孤独症儿童长大了,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学生赫赫考过了钢琴十级,钢琴大赛获奖无数,我了解到有家餐厅在招聘钢琴师,非常适合赫赫。但餐厅负责人还是有一些顾虑……”冉存英说。“孤独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行为刻板。但他们对感兴趣的内容,会非常专注地学习。”冉存英介绍:有的孩子对音乐敏感,可以做到刚听过的钢琴曲就立刻弹奏出来;有的孩子对图片敏感,可以凭借记忆手绘中国地图;有的孩子对数字敏感,可以背下万年历……“我在探索将他们的刻板行为转化为某种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
这些年,冉存英经常带领团队到各地做关于孤独症的科普讲座,“希望全社会都能了解、理解、关注孤独症患者,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冉存英说。2016年,在宜昌市残联就业中心的支持下,冉存英发起且运营的宜昌市首家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培训基地正式成立,开设手工制作、糕点烘焙等项目,已培训上百名16岁以上的孤独症患者。“我想架起融入社会的桥梁,让孤独症人士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冉存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