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大堤卫士李向群

2022-04-22 16:43:41   

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一个年仅20岁的抗洪战士倒在了荆江大堤上,他就是李向群。

正如他生前所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革命军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从来不曾忘记这位抗洪英雄。在他短暂的青春年华里,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把心血用到了极限,把忠诚刻入了骨髓,把热血洒在了公安。他的一生英雄悲壮,公安人民永远怀念他。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一日,李向群出生在琼崖革命老区——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父亲李德清在镇上当汽车修理工,母亲王立琼在家种菜,李向群和哥哥、姐姐们就生活在这个清贫而又幸福的家庭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海南大地。父亲李德清抓住机遇,勤劳致富,很快就摆脱了贫困。他先后创办了两个服装加工厂,两个服装批发店,并组建了运输车队,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富裕之家。富裕后的李德清,从没有忘记对孩子们的品德教育。他经常教育孩子们:“一家富了想百家,小家富了想大家。”在父母的教诲下,他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寻找着更大的人生舞台。  

李向群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本课外读物是《光辉的榜样——雷锋》,他心中的楷模就是他。一九九二年三月五日,琼山市乐山小学正开展学雷锋好事的活动,校长在全校大会上作动员。当天下午,李向群看到班里有几张损坏的桌椅板凳,放学后急忙从家里带上工具来到学校,忙碌了好一阵,把这里被损坏的物件一一修好。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何不组织小伙伴们成立一个小组,一道做好事呢? 同学们听他这么一说,都表示赞同。于是班上的学雷锋小组成立了,大家纷纷推举李向群为组长。

自那以后,李向群经常带着小伙伴走上街头,扫道路、清垃圾,帮助困难群众。有一个耳聋的王阿婆,身边没有亲人、体弱多病,被李向群学雷锋小组列为重点帮助对象。他们经常帮助老人挑水劈柴,洗衣做饭。有一次,王阿婆哮喘病发作,起不了床,家里没米、没柴,李向群带头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大家凑足了70元,买来10公斤大米和3担干柴,送到了王阿婆家中。王阿婆拉着小向群的手,热泪盈眶地说: “乖乖仔,阿婆谢谢你们!”

上初中二年级时,李向群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因为他乐于助人,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有什么困难也愿意跟他说。班上有个叫林烈华的同学是个孤儿,靠姑妈接济上学。一天,他对李向群说:“我不想上学了,你同你爸妈说说,让我到你家服装厂打工吧。” 李向群问明原因,顿生同情之心,决心帮助他。李向群把林烈华的困难告诉了老师,他还建议在班里开展向林烈华献爱心的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热情支持。全班同学共捐款201.5元,李向群自己就捐了50元。因为这件事,学校了解到了林烈华的困难,也免去了他的一切费用。

从此,李向群把自己的零用钱与林烈华合着花,买校服、购书包和其它学习用品,从来都是两份,直到初中毕业。

一九九八年八月五日,李向群所在的塔山英雄守备团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荆州支援灾区抗洪抢险。

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下午两点,李向群随部队到达抗洪前沿阵地。八月八日上午8点,荆江干堤出现大面积散浸,部分地段出现滑坡、情况紧急,部队立即上堤抢险。李向群迅速穿上救生衣,扛着铁锹,和战友们一起赶往大堤。在抢险中,别人一次扛一个沙袋,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你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办?"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烈日当头,李向群扛着两个沙袋,气喘吁吁,不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

一九九八年八月八日晚11点,为迎战长江第四次洪峰,九连的临时会议室里聚集着全连的干部、党员、骨干,大家正在讨论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的人选。李向群就壮着胆子闯进会议室,主动向领导请战。指导员胡纯林感动地说:“你的想法很好,但作为一名战士,要服从组织安排。”李向群着急地说:“为了抗洪,我探亲提前归队,就是在与洪水抢时间。”连长说:“党员才能参加突击队,你就原地待命吧。”李向群涨红了脸,恳切地说:“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水性好,而且还写了入党申请书,我一定会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请党组织在危难的时刻考验我。”一番话感动了连长和指导员。他如愿成了第一批突击队员。

在抗洪中,李向群先后三次第一个跳入江水探渗漏、堵管涌、筑人墙。连队运沙袋抢筑大堤,李向群总是一路小跑。他的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血,他是全连扛包最多的一个。

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三日,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出现险情的地段。这时候,长江第五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严重渗漏,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这段江面弯多流急,旋涡不断,下去摸查非常危险。李向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找到连长软缠硬磨,说:“我水性好,让我先下去试试。”话刚落地,他就一头扎入湍急的水流中。一会儿后,指导员见到从水里探出头来的向群,焦急地问:“情况怎么样?”他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无法摸到浑水漏洞。”连长略一思索,将六包沙袋用背包绳捆绑在一起投入水中,并脱掉衣服要亲自下去。李向群连忙抢过背包绳说:“连长,我下去过,心里有底,让我下!”他“扑通”一声就跳进了水里。由于下沉速度太快,他的左脚被夹在沙袋和闸口之间,划出了一道2.5厘米的口子。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终于找到了闸门漏水的部位。在全连官兵的努力下,终于堵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

八月十四日是李向群最兴奋的日子,党组织鉴于他的表现,批准他火线入党。那天中午,他在救生衣上写下了‘全力以赴’的誓言,并对指导员说:“我现在是一名党员了,我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言!”

八月十六日夜间,大雨瓢泼,巨浪排空,沙市水位猛涨到45.22米,超历史最高水位。这天李向群冒雨连续奋战了十四个小时。八月十七日上午,他感到头晕目眩,以为自己可能是淋雨感冒了。他悄悄来到营部,向卫生员小王要了几片感冒药,并对他说:“咱们是好朋友,我的这点小病请你千万别告诉任何人,不然我就不能上堤了。”小王看着李向群求助的目光,无奈地叹了一声道:“好吧,下不为例。你自己要保重身体,不能再下水。”李向群与小王高兴地拍掌,又冲向了大堤。在下午处置管涌的战斗中,他突然昏倒在地,高烧40度,被强制送到卫生队。

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可他听说了南平天兴堤段出现管涌群。集合的哨音让李向群一跃而起,正在输液的他一把拔掉手臂上的针头,又一次奔向天兴堤。中午时分,他的头痛得越来越厉害,像要炸裂似的,脚步也慢了下来。他找来一根带子紧紧地勒在头上,继续扛着沙袋向前奔跑。他忘记了病痛,一袋、两袋、三袋地抢着运沙围堰,直到最后失去知觉。

八月二十一日,南平大堤段险象环生。大地发现近70米长的内滑坡。如果不及时排险,一旦溃堤,南平镇将成为一片汪洋,南平、孟溪人民也将全面受灾。李向群所在的塔山守备英雄团仅用5分钟就赶到中剅线段。

躲过值班卫生员的眼睛,李向群又悄悄出现在抢险的队伍中。他带病坚持抢险,虽然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袋,少跑一步路。

上午10点左右,精疲力竭的李向群第三次晕倒。经及时抢救,他才渐渐有了知觉。等战友走后,他连喝了两大杯白开水,又一次扛起了沙袋。1袋、2袋、20袋……,他再也支持不住了,喷出几口鲜血,身子直直地倒向大堤。他被卫生队火速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当晚被转送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在生命垂危之际,李向群用微弱的声音问教导员:“大堤保住没有?”教导员含着泪水告诉他:“大堤保住了,你安心养病吧!”他说:“明天有任务,一定要让我去……”这是李向群留下的最后遗言。

年轻的李向群劳累到了极限,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八月二十二日十时十分壮烈牺牲。

李向群是父母最小的儿子,他牺牲的时候,还未满21岁,正是鲜花般的年纪。原本年轻的父母,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下,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据他父亲李德清回忆:小时候的向群非常乐于助人,经常拿零花钱给小伙伴买东西。开始父母不放心,怕他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交往。后来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后,父母都给予他积极支持。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七日到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李向群参军整整20个月,他把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向群牺牲后,他的父母强忍悲痛,对大家说:“向群是为人民而死,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理想……”

当长江第七次洪峰来袭的时候,还没有从悲痛中缓过来的李德清也加入到抗洪抢险的队伍中。这位半百的老人吃力地扛着沙袋奔跑在儿子走过的路上。这一幕,感动了部队官兵和前来慰问的老百姓,大家向英雄父亲致以崇高的敬礼。

母亲王立琼来到儿子生前住过的帐篷,为战士们清洗衣服和被套,好像儿子从未离开。

战士们感动万分,把这对大爱无疆的父母当作自己的亲人。大家争先恐后地握住了他们的手,亲切地喊他们一声:“爸、妈”。两位老人心头一热,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按照海南琼山的习惯,亲人死在外面一定要落叶归根,但他们同意公安县委、县政府的请求,把李向群的骨灰安放在公安县荆河革命烈士陵园,并将一部分骨灰撒入滔滔长江,让他的英魂永远留在公安,永远守护长江大堤。

时间已经过去二十一年,只要翻开公安九八抗击洪魔那史诗似的巨篇,李向群的事迹一定是最光耀的一页。

巍巍大堤铸英魂,朵朵浪花颂忠骨。8天党龄、20个月军龄、20岁韶华,李向群的一生短暂而壮丽。李向群牺牲后,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李向群的热潮。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中央军委授予他“新时期英雄战士”的荣誉称号。

每一次仰望英雄,都是一次唤醒人生的洗礼;每一次缅怀英雄,都是一次对历史的尊重。李向群,他选择了责任和担当,同时也选择了奉献和牺牲,他把入党申请写在了洪峰巨浪之上,把坚韧和忠诚写在了巍巍大堤之上。

百万公安人民会永远铭记和怀念这位抗洪英雄,发扬98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抗洪精神,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湖北省公安县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中心  陈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他在倒下前保住十三名幼儿
下一篇:北京医生杨岸超“手上功夫”赢口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