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李冬冬:给武器配上最敏锐的“眼睛”

张强    2022-04-18 13:47:45    科技日报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由于在目标检测跟踪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自动目标识别(ATR)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李冬冬成功入选。

这些年来,从地方院校到军队院校、从军事科研的“门外汉”到为战而研的“行家里手”,80后李冬冬在科研创新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蜕变。

“这些年,我做的就是给武器配上一双‘锐眼’,让它们能将跟踪目标‘看’得清清楚楚。”李冬冬说。

刻苦攻关,提升武器目标定位精度

2012年,李冬冬以优异成绩从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被保送到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跨专业读研,要面临不小的压力,但李冬冬做好了思想准备。“既然选择来到部队,便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我要努力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他说。

专业基础薄弱,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补课;军事技能不过关,他就每天早起锻炼。

凭借不服输的劲头,硕士毕业时,他因科研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并选择留在部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由于成绩优异,李冬冬毕业后留校任教。军队院校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支撑,要想服务好一线部队,不能“关起门”来搞学术。可刚刚参加工作时,李冬冬只擅长写论文。

“不了解部队和装备,怎能成为合格的国防科技工作者?”这让李冬冬犯了难。

一次,李冬冬和所在团队的老师赴某部队开展项目调研。该部队领导婉转地说:“这些‘遥远’的科研成果,解不了部队的‘近渴’。当下有一个难题,你们若能解决就是帮大忙了。”

部队领导说的难题,是某武器目标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

回到实验室,李冬冬和团队老师立刻展开研究,仅用10天时间就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技术方法。

问题不算难,但要满足严苛的战场环境并不容易。该解决方案应用之后,部队反馈很有效,但战场适用性却有待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适用性,李冬冬多次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和海岛等地开展试验,获取第一手数据。练兵场上,免不了风餐露宿。李冬冬累了就睡在车上,饿了就吃几口干粮,几天下来人又黑又瘦。但在他看来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成果能真正满足部队所需,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近两个月的刻苦攻关,李冬冬和团队成员成功解决了某武器目标定位精度难题,并提高了该技术的战场适用性。

服从需要,跨领域从头开始搞研究

读博时,为满足部队装备研发需求,上级要求李冬冬开展智能视频目标跟踪技术的研究。这是他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但他义无反顾。

当时,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博士生整个团队就他一个,因为能查阅的资料有限,李冬冬在学术研究上走了不少弯路。但他笃信,“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最终,李冬冬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部队装备研发一线,还在毕业前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十余篇高水平论文。

2021年5月4日,是李冬冬和女友早就订下的婚期。就在回老家举办婚礼的前几天,他所在课题组接到某重大课题申报任务,答辩日期是5月5日。领导体谅他,不让他参与任务,但他却说:“战场上不允许有逃兵,国防科研上也是如此。我不会把私事排在任务之前。”

时间紧、任务重,李冬冬开启连续熬夜工作模式。婚礼头一天晚上凌晨2点多,他还在修改项目申报答辩材料。清晨,接亲路上他还在想如何完善答辩材料。

近年来,李冬冬围绕研究课题,提出了视觉目标检测跟踪系列算法,并将其应用在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中。他也先后入选湖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优秀博士后创新人才项目,担任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青年委员,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项目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

“部队的需求,就是我开展科研攻关的方向。”在采访的最后李冬冬说,“只要能为增强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只要能满足官兵打仗所需,再硬的‘骨头’,我也要‘啃’下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初心不改立新功 无私奉献筑忠诚
下一篇:平凡岗位守初心 雪天殉职铸警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