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冬古拉玛山口的“活界碑”

2022-03-29 11:32:48    工人日报

穿着湖蓝色裙子、黑色坎肩,右手拿着一根拐杖,虽然步伐缓慢,但能让人感受到她的热情。

她就是布茹玛汗·毛勒朵,一名坚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的护边员。她牢记父亲的嘱托,从19岁起就成了这段路上的“活界碑”,守护着界桩和104公里蜿蜒的边境线。

不久前,年近80岁的布茹玛汗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她告诉记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要去巡边。”

巡路:“山路难走,但不能不走,不能不守”

3月的吉根乡,乍暖还寒,天气说变就变。说话间,原本晴朗的天空开始聚集乌云,冷冽的春风吹起了山间的黄土。

考虑到布茹玛汗大妈的身体状况,不便上山巡防。记者便跟着曾和大妈一起巡山的民警,沿着她巡边的足迹,往边境挺进。

“这里本来没有路,2017年才修了一条上山的路。”随行的吉根乡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田菲菲介绍说。

2010年,武警边防战士田菲菲在第一次巡防任务中,认识了布茹玛汗大妈,“她对山上情况非常了解”。换防后,田菲菲经常想起这位守边老人。

直到2019年,成为吉根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的田菲菲,再次驻扎在吉根乡,又和布茹玛汗成了巡边路上的伙伴。

在这里,即使是人工修建的山路,也时常被湍急的河水冲没。顺着山路继续往前走,果不其然——一大片待融化的冰河阻挡了前进的路。

“走到这儿我们就得骑毛驴或者骑马上山,到边境线还需要四五个小时。”田菲菲说。

“山路难走,却不能不走,不能不守。”回忆起巡边往事,布茹玛汗格外激动。

1986年7月,布茹玛汗发现一个界桩往内偏移了,她赶紧下山向派出所民警汇报。经过民警排查,得知边境没有异常情况,布茹玛汗才放松下来。

“当时那个界桩偏移了25厘米,可见大妈对界桩的位置了然于胸。”田菲菲称赞说。

引路:“在石头上刻‘中国’,谁来都知道这是中国的地方”

在布茹玛汗大妈家里,有一间特殊的屋子——“护边之家”,里面是她巡边守边的照片、物件等。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块巴掌大的石头,上面刻着“中国”二字。

“每次上山,我都会刻一块‘中国石’,在石头上刻‘中国’,谁来都知道这是中国的地方。”布茹玛汗说。

那一年,40多岁的布茹玛汗一边赶着羊,一边巡边。她在冬古拉玛山口休息时,突然看到一个陌生人。

为避免打草惊蛇,布茹玛汗边说边比画,表示要给他一些干粮和喝的,并将这个人带往家的方向。

等对方放松警惕,布茹玛汗赶紧下山联系民警。最后,在布茹玛汗帮助下,民警抓获这名非法入境的外来者。

这件事也让布茹玛汗更加意识到守护边境的重要性。于是,几乎没念过书的她,认真向身边的人请教,学会了用汉语和柯尔克孜语写“中国”两个字。

她选了一块表面平整的石头,用手蘸着雪水,将“中国”一笔一画地写在石头上,然后再用小石头开始雕刻。

夕阳余晖下,第一块“中国石”稳稳屹立在冬古拉玛山口上。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石”如同界碑一样,勾勒出一条明确的边境线。

心路:“我们生在这片土地,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边”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我们生在这片土地,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边’。”布茹玛汗的眼里充满光芒。

2008年,她最小的儿子阿曼图尔·托依齐拜克加入护边员队伍,他是布茹玛汗家里的第7名护边员。

“从小妈妈就给我们讲她巡边的故事。”布茹玛汗56岁的大儿子伊拉提·托依齐拜克说。

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布茹玛汗一直言传身教,经常和孩子们分享父亲的嘱托,带着他们巡边,让他们亲身感受护边的重要性。

这股巡边护边的家风也从布茹玛汗家里,吹到了吉根乡边境派出所民警徐辉家里。

2019年底,徐辉将新婚妻子杨丽从福建带到了西陲第一乡——吉根乡。杨丽在这里认识的第一个当地老乡,就是布茹玛汗大妈。

布茹玛汗的巡边护边精神深深打动了杨丽。2020年,她成了派出所的一名辅警。

下山时,能看到很多护边员,或骑着摩托车,或骑着自家的马,往山上走去。一阵风吹过,云散天晴,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如同布茹玛汗大妈眼里闪耀的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95后维吾尔族青年携笔从戎:“写在雪域高原的青春伴我成长”
下一篇:老成谋国 一生“布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