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我学会滑雪的时间比学会走路的时间还要早……”冬奥来临之际,中国首位滑雪世界冠军郭丹丹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她的女儿张阳光子也不厌其烦地跟一波又一波记者复述:“我从小就是听着妈妈的故事长大的!”
郭丹丹和张阳光子当着记者的面畅聊各自发型、互相点评穿搭攀比个性,母女俩就像“塑料姐妹花”,时不时来一波“商业互黑”,引得哄堂大笑。
因为采访拍摄需要,郭丹丹母女居家造型也是运动服。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运动员之家还有一套特殊的“战袍”,“那都不算专业的滑雪装,是我花150块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买的。1998年长野冬奥会之前,我都穿着它训练和比赛,里面塞了一些薄棉花,经常被冻成一个个小冰块。”这件严重老旧的连体棉衣,承载着郭丹丹永不褪色的冰雪记忆。
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苗子
她是能让国旗升起来的运动员
小时候,郭丹丹梦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每天跟着黑白电视机学跳舞,是她最为享受的童年时光。“我妈问我在折腾啥,我说就想练这个,正好给我老舅看见了,他说,那就给她送体操房去呗!”一个星期之后,年幼的郭丹丹才意识到,“他们给我整错了!”正当妈妈试图带她回家,教练孙丽梅却急了,“谁都可以走,唯独她不行,我选材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苗子,你把她带走了,咱们中国就少了一个能把国旗升起来的运动员!”顺着教练手指着的方向,郭妈妈若有所思,“那你就再继续练呗”。
郭丹丹绘声绘色描述这段过往,一人饰多角,语音丰富表情生动,听起来颇有喜感。接着她话锋一转,“学体操那6年是我整个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6岁到12岁期间,郭丹丹在体操房度过了整个童年,作为备受教练重视的种子型选手,她却完美地错过了每一场比赛。“我当了好几年的大队长,每天喊同学们起床,给大家打水、打饭的那种。”带着这份遗憾,她黯然转场。
上世纪90年代初,沈阳体育学院筹备中国第一支自由式空中滑雪运动员队伍,郭丹丹再次成为“天选之女”,“教练又是一顿猛夸说我条件好,我越是叛逆、不配合,他们反而越喜欢我”。说到这里,郭丹丹一本正经表示,她从不掩饰自己的个性。加入滑雪队的郭丹丹,即便带着两位教练的殷殷期盼,也始终都表现得兴致平平,“除了加个轮滑,其他的训练项目跟练体操的时候几乎没区别,每天还是翻腾跳跃,就连我的启蒙教练陈洪斌,也是从体操转行过来的,没有任何经验”,郭丹丹的耿直吐槽,揭开了早期滑雪队的残酷真相。在冰雪运动几乎为零的基础上,全员都是“新兵蛋子”,教练和队员们徒步进山“练冰”,徒手打造跳台、赛道,前进的过程就像“盲人摸象”。
从四季如春的体操房转战平均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山顶,将轻盈的体操服换成厚实的毛衣棉裤,在12岁那年的第一个雪季,这个土生土长的“雪乡”女孩才真正体会到冰雪的魅力。“教练刚一松手又把我拽回来,反复三四次,我都不紧张了,他好像比我还心慌,最后我急了,直接把他推开!”看着郭丹丹毫无顾忌地开启滑雪第一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教练还在山顶扯着嗓子喊,“赛道不规范,遇到大树你就躲!停不下来你就直接倒下去!”果不其然,她直接就抱树上了。相比这番窘境,郭丹丹印象更深刻的则是那一天纯白无瑕的雪天一色,从山顶上御风滑行的感受,“就像小鸟一样,快乐、自由,妙不可言”。
中国首位滑雪世界冠军
奥运比赛为她延迟10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冰雪的世界里,郭丹丹成长迅速,把“好苗子”“金种子”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入队训练1年后,她就正式开启冰雪征途,参加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赛事。体操队打水、打饭的大队长华丽逆袭,成为“滑雪一姐”,踩着滑雪板迈上人生新台阶。“练了6年体操,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绩,因为一开始也有很多人并不看好我,所以我是下定决心要一雪前耻的!”
在郭丹丹的滑雪生涯,有两场重大的国际赛事成为行业教科书。1997年,她在世界杯自由式滑雪系列赛澳大利亚站一战成名,斩获中国滑雪项目首个世界冠军。“当时很多选手都表现特别优秀,我们就想豁出去冲一把,跟教练商量后,临时调整战术,启用当时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难度系数最高的B46动作。”在空中向后翻腾两周,第一周360度,第二周720度,平稳落地后,郭丹丹知道自己创造了中国人在滑雪竞技领域的历史。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等待,最终迎来一场迟到的颁奖典礼,“组委会没想过中国运动员会在滑雪世界杯上摘金夺银,他们匆忙去最近的大使馆借来一面五星红旗,并临时组建了乐队,现场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郭丹丹告诉记者,已经有制片人与她联系,希望为此拍摄一部电影,“不论用什么手段再现这段历史,这都是我心目中最不完美的颁奖典礼。”说到这里,郭丹丹长叹一口气,似乎久久不能释怀。张阳光子则调皮表示,“虽然历史不能重来,但是你为中国拿到第一块滑雪金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呀!”沉闷的气氛瞬间被打破,郭丹丹立马又乐了,继续讲述她第二段难忘的赛事经历。
世界杯载誉归来,年轻的滑雪名将成为冲奥夺冠的热门人物。1998年,18岁的郭丹丹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日本长野,决战第十八届冬奥会。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加持下,不幸悄然而至。在赛前演示环节,郭丹丹意外受伤,经年累月摔打出来的肌肉记忆让她瞬间就敏感起来,“谁都不能碰我受伤的脚,只要脱掉鞋子查看伤情,肯定会充血肿胀,到时候就穿不上滑雪鞋了”。当时的国际雪联代表前来慰问,“还能继续比赛吗?”从郭丹丹口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当场决定将比赛推迟。据了解,这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进行全球直播,那一天,比赛为中国运动员延迟了整整10分钟。赛道外,医护人员抬着担架等待郭丹丹完成比赛,她却对此表示拒绝,落地摔倒又爬起,坚持站在雪地摩托上向全场挥手致意行告别礼。首次冲奥,被寄予厚望的郭丹丹仅获得第七名,却广受赞誉,被称为“无冕之王”。
退场去往下一站
换一种视野打开冰雪世界
长野一战,郭丹丹右脚骨折、左脚筋断,此后多场比赛成绩也都不太理想。抛物线式的运动轨迹给年轻气盛的郭丹丹沉重一击,“人生仿佛从山顶跌落谷底”,她放低了音调,拍了下桌子呼出口气。
赛场失意,但生活不会就此叫停。21岁的郭丹丹选择退役,迫切需要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为自己正名,“我觉得我已经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使命,这时候该要退场去往下一站”。
摘下“冰雪公主”的桂冠,开洗衣店、站柜台卖服装……“我第一天上岗就卖了40多件衣服,入职第三个月就升任小组长!”赛场之外,她还是那个倔强不服输的郭丹丹,辛酸亦有回甘。
2002年冬,郭丹丹的恩师、我国首位滑雪项目全国冠军单兆鉴打来电话,郑重邀请她去塞北雪场当教练。在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单老的这通电话断断续续打了两个多月。“国家把我们培养出来,即便不出国比赛拿奖牌,我们也得为中国的冰雪事业做些什么!”就是这句话,让郭丹丹毅然放下了职场丽人梦。
刚过完2003年春节,郭丹丹揣上500元钱,乘坐火车一路南下,抵达河北崇礼塞北滑雪场。那时候,场地条件简陋,硬件设施落后,“一个星期都不能洗热水澡!真心想走,一个月也等不来一辆车!”谈及过往,她槽点满满,差点儿笑出眼泪。真等到第一辆满载学员的大汽车开进滑雪场,她不仅不想走了,还成就了一段冰雪奇缘。
郭丹丹的老公张劲雷是一名滑雪爱好者,两人在塞北相识相恋、结婚生女。“我的小名叫‘雪儿’,是爸爸妈妈在塞北滑雪场爱的结晶。”张阳光子告诉记者,每年第一场初雪降临,迎着日出登上山顶御风滑行,这是他们一家三口多年不变的习惯和约定。
教练、妻子、母亲,郭丹丹迅速转变角色,用另一种视角重新打开冰雪世界。“不是我教他们学滑雪,而是他们教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帮我重新发现冰雪的魅力。”
回归冰雪事业的郭丹丹很快就恢复了“滑雪一姐”的霸气与魄力,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申雪、赵宏博等数十位知名职业运动员纷纷响应她的号召,加入体育明星冠军滑雪队,携手筹办公益赛事。此外,郭丹丹还担任崇礼冰雪运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参与举办崇礼滑雪节、青少年杯滑雪比赛、冰雪进校园等多项活动,连续19年推广大众冰雪运动。2022年,冬奥会开启北京时间,郭丹丹获聘北京冬奥视频宣传片评审员、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裁判员,时隔24年,以多重身份重返冬奥会。她还与女儿先后入选2022北京冬奥宣讲团,讲述她们对于本届盛会的期待与祝福,讲述两代人接力传承的中国冰雪故事。
追随妈妈的脚步,张阳光子在2018年正式加入北京市滑雪队,成为专业的单板滑雪运动员。年仅16岁的她,滑龄已有将近15年。郭丹丹对记者说:“我很欣慰地在她身上看到了我们国家运动员培养模式、生存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看到了我所缺失的童年。同为运动员,我知道她想追求更好的成绩,想为我冲奥圆梦;而作为她的妈妈,我只希望她能够健康快乐就好。”
(《人民周刊》202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