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深刻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2022-12-15 19:43:33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深刻判断。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由此,发展质量成为党中央格外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国内和国际最新形势,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物质基础,因此又进一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新、更迫切、更具体的要求——“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个着力”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当前阶段必须以安全为本、以协调为纲、以效率为要。这对其他方面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此,我们要深刻把握和积极落实。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投入生产系统中的所有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以区别于单个要素生产率(如劳动生产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表明高质量发展要对投入产出进行综合考虑,既要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还要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特征,是发展“质量层面”的典型特征。

提高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单独成章。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意味着,要从过去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要推动发展动力变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尽快实现经济增长“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尽管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以对经济发展的强调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为标志,但“有没有”与“好不好”从来都不是孤立和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经济发展起步后的目标是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也将保证这一经济发展更长久的存在。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在不同阶段辩证把握“有没有”和“好不好”的相对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之所以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因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必须把经济发展的安全和韧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高质量发展在接下来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这也表明,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体韧性和高水平安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内涵和重要特征。

更高韧性和安全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尽管我国经济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但供给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是决定这一优势能否发挥的关键,其中又以“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为先决条件。一方面,要强优势。对那些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巩固提升,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提升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始终保持主动地位。另一方面,要补短板。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增加供应渠道,尽快找到替代来源,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各地各部门尽可能“跑得快”,但在以中低速增长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就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因此,发展的协调性既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众多不协调关系中,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不协调。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不管是区域间的不平衡还是任何一个区域内部的不平衡都必然、也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尽管我们的城镇化和“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表明,当前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着重解决城乡区域不协调问题,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更具体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也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方面,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特别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表明,当前阶段应该把县城作为城市体系的重要一环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其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更重要的是要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特别是在县域这个空间范畴内推动两大战略有机交汇和融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作者:郜亮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设施农业:怎么看待,如何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