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

陈振娇 熊 璋    2022-12-05 13:33:51    人民日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培育教育教学新形态,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教育模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教育变革和创新,深刻改变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模式。实践表明,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办学模式,还是管理体制、保障机制,都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比如,信息技术提供的全方位数据分析和互动服务,让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把握课程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探索主动性,实现知识素养和探索能力双提高。当前,教育数字化为推动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机遇、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做好教育数字化相关工作,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认真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关键环节,确保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提升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推动数字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营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氛围;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强化对算法等技术应用影响的监测评估,确保技术运用始终安全、健康、可信赖。

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优质教育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在教育资源分配上仍存在着区域、城乡、校际发展差距。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有力拓展教育资源边界,促进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具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巨大潜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需要加强资源平台建设,鼓励各类学校、在线教育机构等逐步开放数字教育资源,合力打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要持续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倾斜力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不断开发教育新技术以及应用新场景,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用好数字教育技术,把虚拟的实践场景“搬到”课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终身学习体系一定要建设好,构建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学习更便捷的体系。”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个特定人生阶段的特定任务,而是一个贯穿终身的过程。随着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提升,实现终身学习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慕课等数字化教育平台使得学习形态更加灵活、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终端更加普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局面正在形成。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够对个人的学习行为进行精准画像,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的情况下,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也要同步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需求。要坚持需求导向,根据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坚持内容为本,增强课程含金量和吸引力,让学习者进行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立体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多优质课程资源,推动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信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