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2022-11-23 10:55:03    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各国“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习近平主席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早日建成高水平的亚太自由贸易区。”这一重要倡议,为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包容增长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加强和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各国共同发展。

从国际看,加强和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中国为解决当前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给出的中国方案,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的正义之举,是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和全球宏观经济波动、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得人心之举。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一些国家内部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呼声高涨,企盼实现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心愿更加强烈。当此之际,加强和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有利于引导各国以全球视野考虑自身发展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发展大势,以务实举措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囿于一己之私,“筑墙设垒”“脱钩断链”,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举措,损害各国共同利益;有利于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缩小南北差异,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有利于提升各国应对冲击和经济波动的能力,给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创造契机,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看,加强和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有利于我们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我国应对世界经济复杂局面的能力,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为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贡献更大中国力量。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加强和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既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又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提高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给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的能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加强和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重大议题上努力促谈促成,既能促进我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内需和外需良性互动;又能促进对外开放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转变,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和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必须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以建设性姿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要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加强同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及合作规划的有效对接,增强各国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宏观政策的协调性,持续挖掘参与国家经济增长潜力,增强增长动力;充分利用好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平台,强化成员间团结协作,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统筹发挥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推动制定更加公平合理、自由便利的国际经贸规则;用好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工具,不断增强宏观政策的灵活性精准性,有效应对外部因素影响,促进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的态势。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曲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