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数字化能否解普惠金融之惑

2022-11-22 18:02:34    经济日报

近些年,在数字化技术助力下,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数字化转型无疑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良药”,但并非“神药”。要正确认识数字化技术在发展普惠金融中的作用,发挥技术的正向作用,持续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世界银行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数报告》肯定了我国普惠金融取得的多项成绩。特别是近些年,在数字化技术助力下,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显示,各类金融机构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覆盖范围、普及率和效率,降低了机构的成本和风险。

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和金融消费者对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有了更高要求和期待。然而,业内也关注到数字化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数据滥用等。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数据如何确权、如何平衡规范与发展等新问题,尚需出台新的制度安排加以解决。

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一直以来,普惠金融注重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关注相对较少。从实际情况来看,客户维权遭遇“踢皮球”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当看到,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服务对象是金融能力相对薄弱的人群。为这类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进一步强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可见,单纯依赖数字化转型并不能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一些潜在风险可能不时出现。当前,有不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数字化转型焦虑。由于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包括硬件设施、系统开发和运维以及科技人员队伍的建设等,给机构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如果数字化转型失败,一些中小机构甚至可能出现经营困难。

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内在的结构性问题,比如过于依赖银行体系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近10年来,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逐渐完善,但过于依赖银行信贷的情况一直较为严重。要认识到,银行信贷只是普惠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资本市场等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村,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基础性的意外险或重疾险保单可能胜过免息或低息的小额信贷。另外,在创业投资领域,中小微企业除了需要银行信贷服务之外,更需要支持创业创新的股权投资。在这些方面,普惠金融还需继续发力、不断改善。

当前,普惠金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增强金融普惠性,赋予了普惠金融更深层次的内涵。发展普惠金融是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正确认识数字化技术在发展普惠金融中的作用,发挥技术的正向作用。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良药”,但并非“神药”。过于依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可能忽略了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普惠金融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其与新发展格局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适配性。要更多地从中小微弱主体的需求侧去提升普惠金融的实际功效,持续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支付体系,在普惠保险、创业投资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多领域发力。(陆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