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2022-11-09 17:16:06    学习时报

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是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压缩了种粮农民的利润空间,粮食生产净利润连续多年在盈亏线上下徘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这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

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体系,实现政策保本。一是价格支持稳预期。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防止谷贱伤农为底线,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收购启动机制,在粮食播种之前公布最低收购价格,稳定种粮农民的收益预期。二是生产补贴保成本。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一方面,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在确保目前补贴总量不减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补贴数量,根据通胀率或GDP增速逐年调整补贴水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并稳定政策调控预期;另一方面,要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优化补贴方式,既要扩大耕地地力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确保重要农产品持续稳定供给,也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三是保险扩面降风险。发挥好农业保险的政策属性,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从覆盖产粮大县到县域全覆盖。并在规范运行、严格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完善自然灾害保险产品,变事后灾害赔偿为事前灾害预防,给予种粮农民可持续性预期。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经营增效。首先,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在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急剧上升和耕地细碎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要因地制宜地推广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种粮农民经营收益。其次,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眼种粮农民经济效益和国家粮食安全两个层面的平衡,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农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再次,持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加大对供销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栽培、植保、土肥等田间管理各环节中的作用。针对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快于粮价上涨幅度等问题,引导供销合作社为广大种粮农民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农资保障服务,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全链条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大力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增强种粮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一方面,中央财政根据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块的生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每年单独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高标准农田灾毁工程修复,提高地方政府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瞄准农业强国目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和大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第二,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补齐农机装备短板。针对耕地细碎、机耕道不足、适用机械化设施装备有限等问题,开展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尽快突破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瓶颈;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着力解决水稻机插、玉米籽粒机收、粮食烘干等农业机械化瓶颈问题,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降低种粮农民生产成本。第三,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大型流通企业构建全国粮食产品骨干网络和物流体系,完善订单农业和直供直销体系,打通粮食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同时加快促进粮食产品品牌化、商品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加粮食产业综合效益。

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种粮农民在农资、农机、农技、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其一,深化基层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体制机制改革,把对农民的培训次数作为考核基层政府农技推广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推动基层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机构设置与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可及性,充分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丰富的管理与服务经验,为农民提供更广泛和更好的服务。其二,开展以经济服务为核心的基层干部服务责任制改革,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开展服务工作。鼓励基层干部随时了解种粮农民生产上所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并通过责任制和承诺制服务,确保其及时向种粮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信息服务,使种粮农民的生产经营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其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夯实粮食生产节本增收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探索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普及应用,带动粮食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孙生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任人唯贤: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政治传统
下一篇:以自我革命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