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是一个抽象、静止的概念,其内涵伴随社会发展进程而不断演进,是以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为着力点,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导向,通过协商共治的方式,形成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生命有机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注重理念、方法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到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到致力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的变化,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认识层面、价值层面和方法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体现以人民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人民共同追求为目标的治理理念。一是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能动性。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凸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二是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从百年奋斗历程中得来的重要经验。“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需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现代化的治理效能来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行稳致远。另一方面,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将社会治理共同体各组成部分紧紧团结起来,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三是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满意和认可作为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理念以来,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彰显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健全各治理主体职能职责,需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科学界定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以及公民个体的权力边界和职责范围,让各治理主体明晰角色分工和职能定位,把治理效能提升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根本目标。二是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民主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三是促进高质量的社会参与,需要不断完善参与制度,引导参与预期,营造参与环境。一方面,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发挥其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激发社会活力、广泛链接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弥补政府和市场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另一方面,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统筹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做好利益统筹协调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转化不和谐因素并形成治理合力,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一是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以及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渠道优势的同时,需要及时准确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不断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形成可行性决策建议纳入政策议事议程。二是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把落实领导干部下访、回访机制常态化,把日常监督和信访举报、巡视巡查结合起来,加强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落实到做好群众工作的全过程中去。三是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通过参与协商,把社区养老服务、环境治理、公共安全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公共问题切实解决好,不断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构建社会治理一体化运行格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而是常态化管理与应急管理、市域治理与基层治理、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协同推进的动态稳定过程。为此,通过构建社会治理一体化运行格局来更好抵御和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一是加强常态化管理与应急管理有机转换。一方面,及时做好从常态化管理到应急管理的切换,适时完成从应急管理到常态化管理的复归。另一方面,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要关口前移,让风险应对有备无患,要明晰权责,让风险应对有序高效,要多方参与,让风险应对形成合力。二是注重市域治理与基层治理的有效协调,在加快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推动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的无缝衔接,强化数字治理对社会治理的技术支撑,借助技术工具精准识别社会治理需求、前瞻预判社会治理中的风险,从而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以社会治理共同体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系重庆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分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