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10-27 18:45:03    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述,实现了理论新突破,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角度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延续和拓展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关于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的提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接续;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体现了拓展,使得我们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前进路径更加明朗。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颇具新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的跃升,还包括文化软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显著提升。从世界范围看,大国崛起时提升硬实力相对容易,提升软实力则相对困难,文明型国家崛起后更容易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但这种跃升难度更大,需要强大的战略定力,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从现在起”的起始时间点,这也意味着从现在起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近30年的艰苦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征程上锚定目标,笃行不怠、坚定不移。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导向更加清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博。为实现这一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等八个方面对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比如在人均国民收入、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恩格尔系数等方面都有一定共性要求,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大特色源自中国具体国情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彰显了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搞现代化,我们坚持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不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还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贡献、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本质要求,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源自社会主义社会性质、源自中国具体国情、源自中华悠久文明,也有着鲜明的国际视野。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牢牢把握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又势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基于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个重大原则。

这五大原则,既涵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道路选择,还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动力源泉和精神风貌。“从现在起”到完成“中心任务”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五大原则。五大原则是一个整体,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要全面坚持和贯彻。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们就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时代洪流中牢牢把握事业发展主动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路径,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的现代化,更不是靠暴力掠夺殖民地而实现的现代化;深化改革开放是动力,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发扬斗争精神是要求,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为完成未来五年乃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等方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战略安排。包括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等。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就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就必须秉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性举措、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实施路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沈传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