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强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支撑

王启超 孙广生    2022-10-26 17:37:27    中国社会科学网

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可以说,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对保持经济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完整、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始终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断强化完善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夯实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

当前,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这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意义上高投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实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经势在必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市场活力根本在于人才,因此强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尤其关键。

实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人力资本依附在劳动力身上,是经济学家对人的经济价值的量化,主要体现在劳动人口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等与劳动者不可分割的资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普及高等教育的方式为现代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91年。此外,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突破1000万。实现高质量增长目标,归根结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人力资本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人力资本的数量是指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规模,人力资本的质量则是指劳动力所掌握技能的复杂程度,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理论逻辑而言,人力资本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可归为如下两类:第一类认为人力资本存量影响经济增长,以Romer、Grossman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本作为研发投入,通过研发活动带来产出的持续增长。第二类认为人力资本增量影响经济增长,以Lucas、Uzawa为代表的学者,强调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通过引入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使人力资本增长突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从而带来长期增长。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就,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都呈现明显扩张的趋势,每年新增高校毕业学生数百万人。人力资本结构显著变化,表现为低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不断下降,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持续上升,高级人力资本逐步替换初级人力资本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向下兼容特征,高水平人力资本能够做低水平人力资本从事的工作,以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通过稀缺的生产配置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优化人力资本行业配置结构

理论上,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可以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但是这一结论在宏观现实层面并不一定成立。许多关于我国教育和创新的经验研究发现,1999年以来我国通过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方式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但是如果将人力资本用于增长核算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相对有限,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对国家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绩效的促进作用有待提升。更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创新这样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需要更好契合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人力资本在行业间的配置有关。基于人口普查大样本数据的统计表明,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长期比较低,初中学历的就业人口占比超过50%,受过高等教育就业人口占比10%左右,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显著。笔者使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详细的个体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信息构造城市—行业层面人才配置指标,发现我国人才配置存在“离实体经济“的倾向,提高了实体经济生产成本并挤压其发展空间,实体行业人力资本配置没有达到最优,导致平均受教育水平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不够显著,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创新驱动转型。

另有文献提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现代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本配置更多偏向于金融行业,一定程度限制了实体行业人才配置。比如,人力资本过度配置到金融部门可能会挤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在生产部门的分配;金融部门会将财富从生产部门转移走,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内在激励变弱。然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体部门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是逐步上升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需求缺口、让人力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促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本沉淀到实体经济,为实体创新部门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从而发挥人力资本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

有序引导人才流向实体经济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原创式创新引领道路,就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作为基础。有序引导聪明大脑进入实体行业,让实体经济成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从而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此,中国目前应当注重提高实体创新部门的吸引力,把实体经济打造成人才汇集高地。具体思路并不复杂,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优势;二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拓展实体经济就业人口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渠道;三是改善市场预期,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实体企业。

第一,构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优势。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量”的稳定,更要着眼长远致力“质”的提升。我国在高铁、航天、5G等高技术制造业领域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领域发展也非常迅速,下一步要促进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形成高精尖产业发展新动能,塑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优势。同时,以加快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牵引,通过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实现实体经济整体技术创新。在重大科研攻关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的体制优势。

第二,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拓展实体部门从业人员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渠道。当前,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一环就是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实体部门就业人口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人口收入水平大约是城镇平均收入水平的80%—90%之间,距离中等收入群体仍有一定距离。更重要的是,货币收入差距会影响人力资本行业配置结构。笔者通过理论模型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货币报酬对能力具有报酬递增性,即能力相差N倍的两单位劳动力,其收入分配的差距将大于N倍。人力资本在实体经济部门的配置需要有足够的货币激励为基础,因此,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关键着力点在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让实体经济就业人口至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第三,改善市场预期,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实体企业。经济学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告诉我们,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因此传统政策分析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同样,市场预期也是影响人力资本行业选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宏观增长环境来看,制造业产出份额经历了一定程度下降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推动实体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够实现稳定市场预期的目标。对进入企业的劳动力来说,稳定的实体企业可以带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实现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从根本上赋能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头部企业,积极营造有利于实体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为优秀人力资本选择实体经济就业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产业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生产网络的视角”(7207305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四五’时期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路径研究”(20JJA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实践中学哲学用哲学
下一篇:山东淄博探索居家养老智慧服务新模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