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党校教学的核心部分,要以优化适应新时代干部成长的课程体系为主要方向,以厘清多元建设主体的责任体系为关键抓手,以打造精品主干课程和课程群为核心内容,以构建涵盖关键节点的保障运行机制为基本保证,全面系统推进党校课程建设。
优化顶层设计,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分层分类完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建设框架。遵循基础性、实践性、整合性和时代性的构建原则,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聚焦培训对象实际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构建适应新时代干部成长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教学模块,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教育”为核心课程,以“领导素质与能力”等为重要课程的系列课程体系,形成“总论+分论+专题”的全类别课程群;根据不同班次培训对象特点,差异化建构课程体系,形成“核心主干课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的多层次课程群。
上下合力研究课程规划,聚焦课程建设方向。课程建设规划,应紧贴中央,以及省市、党校发展建设规划,由校委会、校教学委员会、教务部门、教研部门等多重主体充分调研论证、上下合力制定。兼顾发展性和操作性,既勾勒出远景目标,也明确具体任务支撑,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科学制定课程研发计划,确保课程建设时效。课程研发计划是课程建设规划的落地举措,需统筹考虑政策性、时效性、操作性,确定年度课程建设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方向,紧扣中央和省市年度重大政策导向,优先建设课程体系中急需课程,出台年度课程研发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发布研发计划和清单。
强化责任主体,厘清“谁来建”的问题
校委会主导,把方向。校委会把课程建设当作重点工程推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审议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规划,定期开展重大问题专题研究,履行重大问题整改落实监督责任。
教务部门主抓,定目标。教务部门主抓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和目标分解。牵头研究课程体系,出台课程建设规划,指导课程研发计划制定。统筹课程体系中缺失的重要课程和政策导向要求急需课程,明确中长期和年度建设目标,拆解部署具体建设任务,拟制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课程建设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管理流程,跟踪建设效果,支持成果转化和推广。
教研部门主管,追过程。教研部门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对课程建设实施全流程管理。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参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规划研究,发挥智囊作用。研究本领域、本专业课程建设思路,拿出年度课程研发计划清单,推动研发计划落实,跟踪教师团队课程建设过程,打造专业化精品课程群。
教师团队主建,强落实。教师是课程研发第一责任人,对课程质量负责。必须熟知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规划,研究理论前沿方向,依据年度课程研发计划,申报研发项目。成立课程研发项目组,鼓励以“集团化作战模式”合力打造精品课程。突出问题导向,树立精品意识,构建严密学理框架,明确课程主题主线,丰富充实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持续精进打磨课程。
夯实建设客体,明确“建什么”的问题
建制度,搭建课程建设制度体系。从课程“建、管、用”全流程和“内容、方法、评价”全要素,建立课程研发与管理、课程评价与更新、课程使用与推广等方面的制度规定,配套出台关键建设节点的规范标准。同时紧贴干部教育培训政策变化,兼顾前瞻性和稳定性,动态更新制度体系。
建内容,丰富课程库建设。以课程体系框架为蓝本,建设多层次全类别党校课程库。建立不同单元模块或者不同领域的课程群,包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课程为主的讲授式课程群,以党性教育课程为主的体验式课程群,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课程为主的案例式课程群,以能力素质提升课程为主的技能式课程群。
建方法,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方法库,形成不同教学方式的应用范本。以课程为中心,推动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融合。探索利用VR、AR、元宇宙等新技术,创新“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建考核,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建立学员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全过程评价数据库,从集中备课准入、主体班学员评价、校级精品课程评选等方面形成综合评价数据,为教学绩效奖励、全国精品课程推荐和中组部好课程评选等提供数据支撑。
构建运行机制,保障“建得好”的问题
建立课程建设推动机制。一是推行课程研发项目制。建立项目组长负责制,鼓励团队合作打造精品课程。二是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增加项目团队间、教师团队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智力资源。三是构建多元合作课程研发模式。挖掘校外资源和专家优势,加强与兄弟院校单位共建共享,联合开发现场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创新沉浸式教学模式。
建立内驱动力激发机制。一是出台课程建设团队激励办法。设立课程建设专项项目经费,明确激励分配规则,项目经费和奖励由项目组全体共享,形成“主动建”“合力建”“用心建”良好氛围。二是建立精品课建设保障机制。制定课程选题、孵化、打磨、推介等环节的保障措施,保证选题精准对标政策方向,建设过程汇聚多方力量,多元打磨推出精品,多方推介产生长效影响。
建立过程管理强化机制。一是推行课程建设过程管控机制。将评审专家意见凝练成建设标准,从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等多角度建立课程建设评价标准体系,确保课程建设过程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二是推行主体班课程动态管理机制。严格三级集体备课制度,把好课程入口关;严格主体班课堂退出机制,把好课程质量关。定期召开课程建设分析会,查短板、挖优势,动态管控质量,保持党校课程动态更新活力。三是推行课程数字化管理机制。引入信息化手段管理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党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好数字化课程库,动态管理已建课程,有效推进新课建设,多维度多层次动态分析课程体系结构,支撑课程建设目标设立,为课程建设决策提供依据,数据赋能党校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强(北京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