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出期货新型产品,深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期货功能作用,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和国家发展大局保驾护航。打造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对内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外提高大宗商品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是我国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已进入规模体量和创新能力快速上升的新时期,呈现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鲜明特色。作为全世界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大国之一,我国不断推出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产品期货,满足企业套期保值需求,保供稳价、增强产业链韧性。近10年来,期货市场新上市品种超出过去20年来的总和,特别是PTA、甲醇等中间产品期货的发展,增强了国内市场的国际吸引力。上市原油期货等对外依存度高的重要产品期货,其交易价格也逐渐被国际市场接受。
我国期货市场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交割制度,可避免极端价格事件的发生。近年来,负油价、LME镍价暴涨等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严重损害。这些极端价格往往发生于合约到期前,国际期货交易市场的保证金制度为逼仓和捕食性交易等提供了机会。而在我国,保证金会随着合约到期日临近而上调,使得投机行为的操作成本被提高,从而在几次极端价格事件中保证了国内期货价格平稳运行。
此外,我国期市还通过加强监管调控,避免过度炒作。随着全球商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国际期货市场中,大量投机行为导致过度交易,使期货价格偏离实际价值。而通过调整保证金、手续费和涨跌停板幅度,以及颁布实施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方式,我国积极调控期货价格,减少了过度投机造成的价格波动。
不过,我国期货市场现阶段仍存在品种及规模有限、参与者结构不合理、全球定价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需从多方面完善,推动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要加大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应进一步扩大国际化品种范围,增强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吸引力,提高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的话语权。推动QFII和RQFII制度改革,合理引入境外资金,畅通国内外要素和资源流动。
要推动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围绕绿色金融、“双碳”目标等发展战略,结合传统品种的风险管理经验,推出碳排放、商品指数等创新型品种。依托我国在全球中间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推出国内特有的中间产品期货,建立品种优势。完善“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开发更多覆盖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金融服务产品,保障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
要提高机构投资者比例。应引导更多专业性强、投资周期长的机构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入市,提高市场流动性。改善市场参与者结构,建立起包含套保实体企业、机构投资者等在内的成熟投资生态,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要完善交易制度。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交割体系,实物交割地点和底层资产标准的选择应避免单一化。保证金调节要注重合理有度,在调控市场投机热度的同时,要避免因过度调整带来不必要的价格波动风险,减少利用规则漏洞操纵期货价格的投机事件发生。
作者:汤 珂(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五道口金融学院访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