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022-09-05 17:35:53    浙江日报

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朝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彰显了这一思想强大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2021年,中国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6%,清洁能源占比上升到25.5%,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2012至2021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重污染天数减少53.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建成首批5个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制度,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持续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开展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和实施,加强中美、中欧气候领域对话。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平台,开展南南合作。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主题鲜明、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思想体系。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我们的国家,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秉持的一个理念就是搞好生态文明。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强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强调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强调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强调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强调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三、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三线一单”成果应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及时妥善应对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持续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系统监管和全过程监管,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科技攻关,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始终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有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俞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智”臻“善”:社会心态治理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促进作用日益强劲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