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这是新时代做好古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遵循。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旧志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新时代做好方志古籍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加强新时代方志古籍工作意义重大
方志古籍在挖掘历史智慧、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地位独特、角色重要、作用突出。做好新时代方志古籍工作,是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方志古籍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华民族一向注重记述、传承和借鉴历史,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从先秦“四方之志”到西汉魏晋地记,从隋唐图经到两宋方志,从元明清大一统志,方志编修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作为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浩如烟海的方志古籍是记录历史变迁、反映政风民情、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存史意义、资政价值、教化作用不容小觑。方志古籍横陈百科,纵贯古今,具有秉笔直书、述而不论的客观精神,政治性、权威性、真实性、历史性是其本质属性。志属信史。方志古籍包罗万象,体茂事备,蕴含着一地一事一物沧桑变迁的基因密码,是传承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安全的文化宝藏。新中国成立前,西方列强大肆掠夺中国方志古籍,作为他们了解中国、侵略中国的重要参考资料。目前,在日本、美国等国家,还保存着大量的方志古籍,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孤本,是掌握中国历史和国情地情的重要依据。做好新时代方志古籍工作,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不重视方志古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愧于古圣先贤,有愧于时代召唤,有愧于子孙后代。
方志古籍保存着中华历史文脉,揭示区域文化的源流走向。方志古籍系统记述一定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历史变迁、乡情民俗、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乡贤名流等,堪称中华文明的“聚宝盆”,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中华文脉赓续不断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支撑和道德基础。方志续修不断,方志古籍大都自事物发端开始记述,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可谓横陈一地之百科,纵述沿革之历程,是对其起源、发展、成果、影响,以及发展规律的全面记述、系统反映、客观呈现,为分析研究区域文化提供第一手的权威资料。要明晰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必须查阅当地历代编修的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村志、关志、山水寺庙志等。
方志古籍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牵引着华夏游子的乡愁乡情。“夫书契有五善: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方志古籍富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这些观念和规范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标识和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丰富了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构建起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方志古籍记录着炎黄子孙念兹在兹的乡音乡情,承载着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乡愁记忆,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是人文精神的历史见证,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人文浸润和价值涵养。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只要观览故乡的方志,就接上了根脉,听到了乡音,解除了乡愁,慰藉了家国情怀。
方志古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厚滋养。“郡之有志,所以资政治也。”方志古籍蕴含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历史镜鉴、价值理念,是历代方志先贤无私无畏、前赴后继,用汗水和心血汇聚成灿烂辉煌的文化瑰宝。历代方志先贤饱含史家精神、史家法度,兼具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积极探究人生意义,丰富文化内涵,参悟宇宙真谛,为后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乡邦文献,在鉴古知今、彰往察来,资政辅治、化育人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现存文献记载,唐宋以来,新到任的地方官员都要先查阅地方志,作为制定治理方略的决策参考,留下了“韩愈过岭,先借《韶州图经》”“朱熹下车,便问《南康军志》”“冯梦龙倡修《寿宁待志》”等佳话。“昔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虞、夏、商、周之书,……惩恶而劝善,奖成而惧败。”一直以来,方志古籍都是励俗维风、信今传后的重要述体,治国理政的必备法宝、教化育人的地情通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培根铸魂的生动教材,是文脉赓续的独特形态、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
二、加强新时代方志古籍工作刻不容缓
自古以来,方志古籍整理历来受到贤明当政者的重视和支持,民间整理活动也是不绝如缕。重刊、重刻、誊抄、影写、辑佚乃至影印、整理资料汇编、撰写书目提要等方志古籍整理成果,在各类古籍整理成果中当属体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内容最具系统性,为更好地保护古籍原本提供了重要前提,更为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方志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全国地方志系统主动作为,方志古籍整理成绩显著。经过近40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影印、点校等不同形式,进一步对现存本行政区域内方志古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方志系统已累计整理各类旧志3700余部。其中,多个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整理出版的方志古籍丛书堪称鸿篇巨制,具有代表性的有影印出版的《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江苏历代方志全书》《四川历代方志集成》《山东历代方志集成》等,以及点校出版的《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安徽历代方志丛书》等,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国地方志系统方志古籍整理成果群,嘉惠学界,造福读者,助力文化建设,功不可没。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方志古籍整理成果丰硕。一个时期以来,各大图书收藏机构与图书出版机构开展合作,推出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方志古籍整理成果。其中不仅包括《中国地方志集成》《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故宫博物院藏稀见方志丛刊》《天一阁藏历代方志汇刊》以及“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系列等大型方志古籍整理丛书,另有《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中国地方志分类史料丛刊》《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等一批地方志资料分类辑录成果问世,以及《中华山水志丛刊》《中国园林名胜志丛刊》《中国历代书院志》等各类专志整理出版。此外,《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故宫珍本丛刊》《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大型文献丛书,以及《湖湘文库》《荆楚文库》等地方文献丛书,也收录了数量可观的方志古籍。
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进方志古籍数字化建设进程。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丰富,接受信息的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阅读碎片化、可视化、即时性的趋势愈发明显。网络化、数字化给方志古籍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由相关收藏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的方志类古籍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出了多个颇具影响力的方志古籍数据库。其中,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数据库,已收录清代(含清代)以前的各类方志古籍6529种,供社会各界免费查阅利用。
方志古籍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长期以来,方志古籍文献较为分散,或流失海外,或海内仅余孤本、珍本,或保存不善残缺严重,极大限制了方志古籍资源的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随着全国方志古籍整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制约未来发展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对方志古籍整理工作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晰,支持力度不够;方志古籍整理各自为战,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建立;方志古籍整理成果存在低水平重复问题;方志古籍整理专业人才特别匮乏;方志古籍点校、注释水平有待提高;方志古籍整理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方志古籍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给予解决。
三、加强新时代方志古籍工作需多措并举
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全国地方志系统要切实提高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方志古籍工作的领导。全国地方志系统要树立大历史观,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时代背景、总体要求、工作体系、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严格落实中央指示要求,高度重视方志古籍工作,按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挥牵头作用,发挥国家方志馆在方志古籍版本传承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地方志机构在方志古籍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系统性整体性高度完善顶层设计。新时代方志古籍工作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思维,科学制定总体规划,一体化推进抢救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以及数字化等工作。要努力争取古籍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研究制定全国方志古籍工作中长期规划,实施方志古籍保护整理、开发利用重大项目,争取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开展全国方志古籍普查,摸清旧志现存情况,为系统性的整理点校作好准备。积极稳妥推进方志古籍数据库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方志古籍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地方各级政府要在本级地方志编委会中增设方志古籍专职委员,定期听取并研究工作,同时将方志古籍工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从高素质专业化的维度建强人才队伍。人才是方志古籍工作的关键因素。全国地方志系统要按照高素质、专业化要求加快人才培养。一是加强学科建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深入合作,争取在国家社科基金冷门项目中设置研究专项,推进方志古籍学科建设。二是注重业务培训。举办方志古籍修复、整理点校、资源开发利用等业务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深化理论研讨。依托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论坛、方志编辑出版学术论坛等理论研讨活动,把新时代古籍工作作为重要议题。四是深化研究阐释。在《中国地方志》《中国方志馆研究》和省级地方志期刊开设专栏,围绕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方志古籍,组织刊发一批高质量的研究阐释文章。五是建立方志古籍专家库。储备方志古籍保护修复、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专业人才,扩大高端专家规模,不断培养和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方志古籍人才队伍。
从规范化多元化的广度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增强方志古籍工作的协同性,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探索地方志工作机构、高校、方志馆、地方志学会、专业出版机构、相关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汇聚方志古籍工作发展合力。要在全面普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方志古籍保护、整理、开发利用标准规范。要处理好“想干”和“能干”的关系,积极稳妥点校注释一批、影印汇编一批、出版一批索引、书目,突出基础性、代表性,展现地域文化底色。进一步做好方志古籍普及推广工作,广泛开展方志文化“六进”宣讲活动,让书写在方志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加大方志古籍宣传推广力度,采取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的宣传,让方志古籍走近社会大众,走进千家万户,真正把蕴藏于方志古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出来,传播出去。
作者:高京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方志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