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厚植新型就业沃土

2022-06-06 17:50:08    经济日报

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同时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方面,灵活就业等新型就业方式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助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产生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危与机同生共存,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一方面催化平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加速中小企业创业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催热以平台化、去雇主化为特征的新就业模式,形成就业新趋势,推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左右,大量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工种纷纷兴起;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就业增长的重要领域,其中游戏、电竞、直播和网络文学的总就业人数约有3000万人。从固定就业到弹性就业,从雇佣就业到灵活就业,从专业型就业到复合型就业……传统就业向新型就业转换的多元图景由此形成。新型就业不仅让就业市场蓄水池扩容,使劳动者就业选择更为多样,而且让低收入者和特殊人群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为企业降本增效拓展了空间。

不过,作为新生事物,新型就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不少现实“烦恼”。例如,社会对新型就业的认识尚有不足、相关法律保障一时跟不上等,亟需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厚植新型就业沃土。

应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这是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的必由之路。早在2018年,《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伴随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国民数字素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要将数字素养和技能纳入教育体系,针对新型就业劳动力群体开展数字技能培训。还要将新型就业作为人才链的重要一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新型就业与数字素养、职业技能的深度融合。

应优化数字平台发展。数字平台是数字经济的中枢神经,也是新型就业的重要载体,不断派生新的职业需求和岗位机会。如今,我国平台经济已进入常态化监管轨道,要通过发挥平台的技术优势,解决新型就业和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对待新业态新模式要秉持包容审慎原则,在坚守底线思维前提下允许创新试错、市场自我纠偏,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大势,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新型就业培育成长摇篮。

应健全法治保障体系。由于部分新型就业突破了传统劳动关系,与之相关的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和治理体系尚不完善,一些新型就业人员与平台企业间的法律关系模糊不清,劳动关系认定、工伤赔偿、社保缴纳等涉及劳动者法律保障的问题亟待规范。应着眼长远,多管齐下,开展新型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出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助力新型就业实现健康发展。要强化问题导向,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破除新型就业成长障碍。通过强化法治保障,呵护新型就业茁壮成长,使之持续释放更大潜力与活力。

作者:朱克力(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展新能源要量质并重
下一篇: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