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2022-04-26 17:28:29    经济参考报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现在的高收入经济大国在中等收入阶段都重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此带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因。借鉴大国经济的发展经验,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实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和产业政策,依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大国经济需要建立较强的制造业基础

现在的高收入经济大国都实现了经济服务化,制造业的比重普遍较低。但资料数据表明,这些国家都有过制造业快速增长和比重较高的历史时期,正是制造业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才使他们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特别是实现了经济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因此,考察高收入经济大国在与我国相近发展阶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大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经济学家在对各国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时,区分为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两种类型。小国经济的产业构成主要取决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而大国经济的产业构成需要以适应国内需求为主,既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要保持国民经济自主平稳运行,注重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能力。小国经济可以不重点发展制造业或者只发展某些制造业,而大国经济需要建立较强的制造业基础以支撑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更加注重制造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支持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国经济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都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都有一个依靠制造业立国和强国的进程,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制造业发展可能面临大国经济历史上的相似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均GDP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或工业化已进入后期之后,制造业出现增速和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或压力;二是在要素成本变化、产业技术升级的进程中,各国制造业发展都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三是随着大国经济的兴起和强大,势必受到老牌经济大国的遏制和打压,而制造业更是首当其冲。由于制造业是大国经济发展强大的主要基础和动力,并且直接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地位的竞争,因此大国制造业发展强大的过程更会受到其他经济大国的遏制和打压。面对以上问题,大国经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值得深入研究。

了解大国经济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主要做法。历史与现实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例如,现在的高收入经济大国都实现了经济服务化,但在历史上却十分重视发展壮大制造业;他们今天都反对或批评发展中国家实施干预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而历史上却直接运用国家战略和政策推动制造业发展升级。因此,我们既要知道高收入经济大国现在的行为和主张,也要了解他们在历史上的理念和做法,从而进一步做好自己的事情。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稳定增长

研究发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6个高收入大国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时期都实施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使制造业增长保持了较高速度和质量,带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

大国经济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政策。大国经济在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演进中,由于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制造业增速出现波动下行的趋势,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压力,使制造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保持制造业较快增长,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各国普遍实施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各国都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实施政策扶持;美国要求制造业部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英国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国提升对新兴制造业部门的投资比例;德国对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实施倾斜政策。二是推进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英国加强对部分传统产业的援助政策;日本对衰退产业进行调整处理,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三是推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日本为培育主导产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韩国对主导产业的技术开发实施促进政策,从财政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制造业较快增长和比重相对稳定。以上政策推动制造业走向了高质量发展。在上中等收入阶段,美、英、法、德、日、韩的制造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7%、3.33%、7.29%、5.42%、6.95%和7.97%,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1%、1.6%、3.3%、1.51%、1.89%和2.62%,制造业TFP对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9%、48%、45.3%、27.9%、27.2%和32.9%,增长质量都比较高。同时,这个阶段的制造业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从不变价格计算的制造业比重变动看,除美国下降2.2个百分点外,其他几国平均上升1.66个百分点;从当年价格计算的制造业比重变动看,6个国家平均下降2.98个百分点;到中等收入阶段结束而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点,6个国家的当年价格制造业比重平均为29%,还有一半国家的比重超过30%,依然相对较高。

制造业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上中等收入阶段,美、英、法、德、日、韩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2%、2.25%、4.64%、4.79%、6.13%和6.92%,整个经济的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6%、0.95%、3.06%、2.33%、1.25%和0.78%,污染指标CO2排放强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4%、-1.2%、0.1%、-2.07%、0.26%和1.35%,表现出经济稳定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良好态势。制造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首先,制造业较快增长拉动GDP稳定增长。除美国外,其他大国的制造业增长率都明显高于GDP增长率,表明制造业增速高于其他产业增速的加权平均数,GDP稳定增长主要是制造业较快增长拉动的。其次,制造业TFP增长推动整个经济TFP增长。除德国外,其他大国的制造业TFP增速都明显高于整个经济TFP增速,说明制造业TFP增长率高于其他产业TFP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制造业TFP增长对整个经济TFP增长起了主要推动作用。再次,制造业生产率提高使污染排放强度降低。所有大国CO2排放强度低增长或负增长,主要是制造业生产率提高使能源资源投入比例降低,整个经济技术进步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发展阶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第一,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业中高速增长。过去10年,我国制造业增速不断下滑,截至2019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降至26.8%,“过早去工业化”的问题突出。这些年我国GDP增速回落、TFP增长率下降、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与制造业增速下降有关。必须尽快扭转这种趋势。参考大国经济在进入高收入阶段时制造业平均比重为29%的历史经验,考虑到我国制造业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作用,同时考虑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调节作用,我国在进入高收入阶段前后的一段时期,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应保持在28%至30%之间。从大国经济的发展经验看,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更新仍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条件,只要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就可能实现中高速增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持续向高端制造迈进;二是以技术改造为依托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要加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加快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第二,积极实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和产业政策。在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演进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选择关系到制造业能否由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许多拉美国家因制造业逐步衰落而未能进入高收入阶段,而一些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则依靠制造业快速增长而缩短了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间。借鉴其他经济大国的发展经验,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增速下降问题并实施合理的引导调控政策,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加快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更需要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应坚持实施好已有的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的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坚持实施好符合中国国情、运用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深入推进产业政策的改革、转型和创新。

第三,依靠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新发展阶段,制造业规模扩张已面临市场饱和、产能过剩的制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依靠优惠政策,需要培育和创造新的体制机制环境。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从深化改革开放中获得发展动力和活力,是我国不同于其他经济大国的独特优势。近几年,我国对中小制造企业实施了减税降费、改善融资条件等政策措施,但企业面临的市场约束、成本上升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制造业的发展,一些制造企业甚至准备转行搞服务业。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作者:郭克莎(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要坚持“三个不动摇”
下一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结构要素与实现路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