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用新观念引导“美好生活”

2022-04-26 17:25:50    北京日报

“美好生活”,一个通俗而又影响巨大的话语,正在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同时也成为我国新时代发展的新战略。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学内涵应予以深刻的揭示,对美好生活需要应予以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用新的观念引导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建构,不仅需要满足,而且需要引导。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导向和生活状况。对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认真的审视并作出合理的引导,这是建设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

发展的引导

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现实,发展的引导首先是新发展理念的引导。理念的存在是隐性的,但其作用和影响则是明显而巨大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围绕的一个核心、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正是围绕这一中心,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问题,阐明了关于发展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守这样的发展理念,追求的生活应当与新发展理念相一致,应将这些发展理念具体贯彻到生活的追求上。

其次是新发展阶段主题的引导。新发展阶段的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这是区别于以前发展阶段最显著的标志。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发展中的“数量缺口”逐渐填满了,“质量缺口”还较大;过去“有没有”的矛盾基本解决了,现在“好不好”的矛盾突出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人民群众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从“数量”向“质量”转换,显著增强我国发展的质量优势。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既是由新阶段人们需求的变化引起的,又会引导新的需求,使需求的“质量”向高层次发展。

再次是新发展阶段目标的引导。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为此,党中央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用共同富裕的目标来引导需求,这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美好生活的建立,不能只关注和满足少数人的需要,而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需要及其满足上,切实体现共同性。

价值观的引导

美好生活及其需要作为一种理想性追求,内含心理、伦理、情感、风俗、习惯等因素,但核心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美好”需要。在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上,不少学者均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特别是一些从事发展研究的学者对什么是美好生活提出了许多较有启迪性的思考。如美国学者德尼·古莱在其《发展伦理学》中就提出,“虽然在某些方面,发展本身是追求目的,但在更深层方面,发展从属于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不等于物品的富足,应当与幸福相一致,“如果不联系人类幸福的内涵,就不可能做出生活质量高下的判断”。这样的价值观对于美好生活及其需要的引导确实是有益的。

在对待美好生活问题上,应当注意划清需要与欲望的界限。由人的生存发展所提出的正当需要是应力求满足的,而不切实际的欲望则是绝对不可助长的,因为这样的欲望是无法满足且永远不会满足的。“欲壑难填”,即为此意。

加强价值观的引导,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利益的调整与引导。因为价值观不外是利益的文化表达。在现实生活中,由其根本利益所决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价值追求有其共同之处。但由于利益日益多元化,社会阶层、群体日益分化,因而各种主体又对美好生活有不同的诉求,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要有效地引导需求的合理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利益问题,协调好利益关系,化解好利益矛盾,从而在各种需求和价值观中间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到最大公约数,以利于美好生活的建设。

生活逻辑的引导

现实生活中的逻辑是多种多样的。市场有市场的逻辑,资本有资本的逻辑,日常生活有自身的逻辑,人的生存发展也有自己的逻辑。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各种逻辑都存在,但最为强势的还是资本逻辑,它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生活的发展都影响巨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怎样看待资本逻辑?还是要回到资本逻辑的本性和功能上来。首先应当肯定,资本既然有创造文明的功能,那就应当充分发挥资本在创建美好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让资本创造更多的财富,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资本既然是资本,就不会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要求恰当地驾驭资本,合理引导资本,防止资本盲目发展。无论是发挥也好,还是限制也好,最终的目的是明确的,即让资本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美好生活的建设和需要的引导,最重要的是遵循和贯彻人的发展逻辑。所谓人的发展逻辑,就是人自身发展各种需求、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它反映的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其规律常常在现实中体现为人的发展及其需要的顺序性、层次性、有机性。美好生活及其需要应当建立在人的发展规律基础之上。需要指出的是,生活的各种逻辑也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美好生活的建构中,无疑要突出人的发展逻辑的中心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其他逻辑的作用,让市场逻辑、资本逻辑充分发挥其正能量作用,这正是美好生活建设之所必需。

人们自身素质提升的引导

美好生活不是社会发展自然演化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既然是创造,就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在特定历史阶段,客观条件是既定的,美好生活的创造主要取决于人。要创造美好生活,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就来自人的发展水平,即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水平。真正的幸福美好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一致的。尤其是伴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美好生活越来越突出精神文化内涵,这就对人们精神文化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素质、能力水平,才能达至美好生活。当然,关系总是双向的,人们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又会促进需要的变化,推动社会生活不断变革、发展。美好生活就是在这种互动中向前推进的。需要强调的是,美好生活的创造不是一般性地要求提升人的素质、能力,重要的是使人的素质、能力对象化,切实“改变世界”。因为幸福美好生活不是自然降临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的创造与“中国梦”的实现是一致的。

美好生活创造的过程也是新人成长的过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在劳动过程、实践过程中进行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清除了林木的耕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炼出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伴随美好生活的创造,一代新人也会脱颖而出,这正是美好生活所显示的人学意蕴。

作者:丰子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根本遵循
下一篇: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要坚持“三个不动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