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森林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在于增绿提效

2022-04-15 17:36:27    中国环境报

“生态兴则文明兴”,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进一步提出“林草兴则生态兴”,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强调了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从生态成效的高度,阐述了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了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重大改革,创新生态保护理念和修复模式,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国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12.7%提高至23.04%,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过56.1%。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森林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在于增绿、提效。

要深刻认识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全球有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草原多生长在干旱少雨和高寒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草原是最后的生态屏障。草原还是畜牧业的重要载体,每年提供重要的生产力。据估算,全国草原单纯依靠放牧每年可产肉2.959×106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3.5%,占全国牛羊肉总产量的27.4%。进一步提高森林、草原覆盖率,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发挥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维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供给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科学准确把握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自然规律。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创造性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科学地揭示了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之间的多重共生关系,全面指导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多样,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以水定需,量水而行,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准确把握好森林草原保护修复的生态阈值,统筹兼顾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修复,切实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要警惕违背自然规律,缺乏科学指导,简单捆绑“林草项目”,政绩观扭曲、急功近利,重人工建设、轻自然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的“形式主义”,杜绝将“护生态”变成“毁生态”。

要统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森林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巨大的碳汇功能,是名副其实的“碳库”,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森林草原面积、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的同时,要巩固和综合提升固碳和其他生态功能。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紧密相关,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要对分子做好减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分母做好加法扩大环境容量。两者协同发力,才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草原是重要的“粮库”“钱库”。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破解绿水青山“度量”“抵押”“交易”“变现”等难题,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大力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加快生态惠民富民。

作者:李俊生、朱彦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凝聚黄河流域源区大保护合力
下一篇: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和实践伟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