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今年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并将已实施的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由餐饮、零售、旅游业扩大至上述5个行业。此举对缓解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可谓有的放矢。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全球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加大了市场主体的成本压力。同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市场主体仍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其中,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服务业受冲击尤为明显。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度降至收缩区间。
稳增长、保就业就必须稳市场主体。为此,中央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涉及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增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其中,灵活使用社会保障政策是一项重要内容。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国务院就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的减免政策,有力帮助了企业纾困解难。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是企业各项社会保障项目中缴费率最高的一项。按照现在的政策,养老保险缴费以上年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其中单位缴20%,职工个人缴8%。由此可见,如果缓缴养老保险费的话,对于企业特别是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就能够极大地缓解当前面临的困难,获得“喘息”的机会,也为未来更好地发展争得了机会。因此,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既是对前期企业减负政策的延续,又是应对疫情冲击的有力武器。这些举措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用工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支持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抓住了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牛鼻子”。
有些人担心,持续性地减免社保费率、缓缴养老保险费的做法,会不会对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造成冲击。客观地讲,这种冲击短时是存在的。要看到,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进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日臻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基础越来越牢固。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仍处于收大于支的阶段。人社部的统计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4.97万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是4.59万亿元;到去年第三季度社保基金总收入4.78万亿元,总支出4.57万亿元,累计结余6.53万亿元。可以看出,尽管经历了疫情等外部因素冲击,我国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依然得到较好保障。此外,随着全国统筹制度的逐步建立,养老保险的结构性矛盾能够得到较好缓解,灵活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可以预见,随着包括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等政策实施落地,面临暂时困境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营商环境继续优化。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而言,也务必在优惠期限内利用好各项支持性政策,创新生产经营和服务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走出困境。
作者: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